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站内 百度 谷歌 搜搜 360搜索
地方分站 银川站 石嘴山站 吴忠站 中卫站 固原站 阿拉善盟 乌海站 巴彦淖尔站 鄂尔多斯站 榆林站 平凉站 庆阳站 延安站

阿拉善观赏石的形成及分布
2013-08-25 22:33:42   来源:   评论:0 点击:

作者:孙苗苗题名:瑞兽 规格:27×25×15cm石种:硅化木题名:松鼠 规格:17×12×5cm石种:壁玉题名:多宝塔 规格:57×31×23cm石种:千层石(风成石)题名:聚宝盆 规格:...

作者:孙苗苗

题名:瑞兽     规格:27×25×15cm
石种:硅化木


题名:松鼠      规格:17×12×5cm
石种:壁玉


题名:多宝塔         规格:57×31×23cm
石种:千层石(风成石)


题名:聚宝盆        规格:15×15×9cm
石种:矿物晶体—水晶


题名:报喜鸟       规格:26×12×16cm
石种:玛瑙


题名:幸福之家 (组合)   
规格:11×8×6cm(大)     石种:红碧玉
规格:9×6×5cm(中)    石种:碧玉
规格:4×3×2cm(小)    石种:玛瑙


题名:千古一帝      规格:15×14×4cm
石种:图纹石—戈壁石


题名:佛   规格:28×22×5cm
石种:图纹石—套色红碧玉

    20世纪90年代以来,阿拉善观赏石之所以能够源源不断地走出戈壁,走向大江南北,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其根本原因是阿拉善拥有27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 拥有孕育各类戈壁观赏石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了解地质学知识,是科学地认识、研究、鉴赏观赏石的必要条件。因此,掌握必要的地质学特别是观赏石地质常识, 了解阿拉善戈壁石形成的地质条件及资源分布情况,对于我们更科学地开发利用戈壁石资源、全面地鉴赏观赏石,在得到审美享受的同时加深对观赏石科学内涵的理 解,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观赏石地质学

    观赏石地质学是运用地球科学知识研究观赏石的物质组成、赋存规律、地质作用过程和形成机理、寻找和评价观赏石资源之方法和方向的一门分支学科,是为欣赏自然、认识“人地合一”和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服务,为揭开大自然的秘密、开发资源和保护资源服务的一门边缘学科。

    1、观赏石的地质成因

    观赏石的原岩是天然形成的矿物和岩石。自然界中已发现有92种天然元素。绝大部分元素在地壳中是以固态化合物的形式(如石英SiO2)存在的,极少量以单 质的形式(如金刚石C)存在。地壳中自然形成的化合物和元素单质称为矿物。矿物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元。已知矿物超过了4000种,常见的只有约100种。 不同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差异很大,有的常见有的稀少。地壳的组成元素排列在前8位依次是:氧(O)、硅(Si)、铝(Al)、铁(Fe)、钙(Ca)、钠 (Na)、钾(K)、镁(Mg)等。其中氧和硅两种元素共占约3/4。硅酸盐(如长石)是岩石中最常见的矿物,其次是碳酸盐(如方解石)和氧化物(如英 石)。人们俗称的“石头”,地质学中称为“岩石”。岩石是天然产生的由一种或几种矿物形成的集合体(少数为非晶质体)。岩石是形成观赏石的物质基础。按照 成因,岩石可分为岩浆岩(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相对地质期来说,人的一生非常短,从这个角度看,岩石和矿物似乎是亘古不变的。然而老的矿物和 岩石实际上在不断地分解,新的矿物和岩石在不断形成,我们看到的只是岩石或矿物在“岩石循环”过程中某个点的瞬间影像:岩浆岩形成于岩浆上升和冷却过程 中;风化和侵蚀作用会使它形成沉积岩;当温度或压力变化时,沉积岩会变成变质岩(《宝石圣典》【英】勃尼威兹 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年8月版)。

    生成于地壳之下或地壳深部的高温熔融硅酸盐物质(岩浆)沿地壳中的薄弱地带上升,侵入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凝成为岩石,称为岩浆岩。它是地壳的主要组成部 分,约占体积的65%;SiO2是其最主要的化学成分。常见形成观赏石的岩浆岩是各种石英质的岩石,它的质地比沉积岩好得多,如辉长岩、辉绿岩和硅质岩, 例如阿拉善戈壁滩的玛瑙、碧玉、玉髓、蛋白石等;沉积岩通常由在水、风或冰的作用下沉积于地表的沉积物构成,约占地球体积的8%,但却覆盖着地表面积的 3/4,在已有的观赏石中,沉积岩大概占3/4还多,最常见的如碳酸盐岩、白云岩和砂岩;变质岩是指原先形成的沉积岩、岩浆岩,甚至已变质了的变质岩在新 的特定的地质和物理——化学条件下,变成具有新的矿物组合、变质结构与构造特征的岩石。常见的这类观赏石有大理岩、片岩、片麻岩、矽卡岩、角岩和石英岩。 三大岩石在不断地循环变化,在适当条件下会相互转变。也就是说,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岩石都可以变为观赏石。概括地讲,由岩石到观赏石,其成因主要有5种途 径:水成、火成、风成(风砺石)、生物化石、特种石。

    2、观赏石的基本分类

    国土资源部颁布、实施的《观赏石鉴赏标准》明确:“我国地域辽阔,地质条件复杂,地貌类型多样,观赏石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根据观赏石的地质背景、形态特 征,以及观赏者的人文意识和审美取向,现将观赏石分为以下五类:1、造型石类,2、图纹石类,3、矿物石类,4、化石类,5、特种石类。”

    (1)造型石类:造型石以各种奇特造型为主要特征,具有立体形态美,大多是在各种外力地质作用下形成的。由于产出地质背景不同,造型石往往表现出鲜明的地 域特色。例如戈壁石、灵璧石、太湖石、英石、墨石、文石、轩辕石等。阿拉善戈壁石就整体类型来讲,绝大多数属于造型石类中的戈壁石亚类,具有“鲜明的地域 特色”。

    (2)图纹石类:图纹石以具有清晰、美丽的各种纹理、层理、斑块等为其主要特征。常在石面上构成艺术图案,它的形成主要与岩石本身的特性有关。发育图纹的 河卵石,几乎产在全国各地的所有大江小河的中上游山区河道,并总有少量造型石与图纹卵石相伴而生。阿拉善戈壁石中也有一定数量的图纹石,有的是由色差形成 图纹,有的是由凸凹起伏形成图纹,也有的是由不同质地的原岩在新的特定的地质和物理——化学条件下次生为图纹石。

    (3)矿物晶体类: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具有相对确定的化学组成和内部结构,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元。矿物类观赏石主要为矿物晶体,也 包括一些非晶体矿物。它以自发长成的集合多面体外形、丰富的色彩和各异的光泽为其特征。常见的矿物类观赏石有硫化物及类似化合物类、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类、 含氧盐类以及卤化物等的诸多矿物晶体和晶簇。

    (4)化石类:化石是指地质历史时期形成并保存于地层中的生物遗体、遗迹、遗物等。按其保存类型有实体、模铸、印痕等化石。化石以其特有的珍稀性和观赏性 为人们所收藏和观赏。能形成化石者仅仅是生物亿分之一中的极少数。所以化石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的珍遗资源,而具有观赏价值的化石就更稀少了。

    (5)特种石:特种石是指与人文或历史有关的石体、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石体、地质成因极为特殊的石体,以及前四类涵盖不了的其他具有收藏和观赏价值的石体。

二、阿拉善观赏石的形成

    阿拉善地域辽阔、地质历史漫长、地质作用多样、地质构造复杂多样,形成了不同时代、不同成因、不同种类的矿物、矿床,为阿拉善各类观赏石的形成创造了独特 的地质条件,加之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阿拉善丰富的观赏石资源,观赏石类型较为齐全,造型石类、图纹石类、矿物晶体类及古生物化石类均有产出。

    造型石类及图纹石类表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这两类观赏石主要产于中生代火山岩中,经火山热液作用、风化淋滤、地表流水及风蚀搬运,形成造型奇特的形态及图 纹。矿物晶体则产于不同年代、不同成因的矿种中。古生物化石赋存于古生代及中、新生代沉积地层中,是古代生命体在沉积物中迅速掩埋、石化的产物,是推断古 地理、古气候环境的变迁及人类认识地球、研究生物演化最为直接的证据。陨石被认为是太阳系形成之初的残留物质。也有理论认为,小行星碰撞到较大行星或卫星 时,也会向太空抛出大量碎块,这些碎块在太阳系中游荡时偶然被地球引力俘获而坠落到大地,成为陨石。陨石坠落到地表任何地区的概率应该是差不多的,但是有 些环境——辽阔的荒漠、半荒漠地区例如阿拉善戈壁等非常有利于陨石的保存和发现,阿拉善除已知的吉兰泰地区之外,其它荒漠戈壁也有希望找到陨石。由于地球 内外力地质作用造成了各种地质时代的频繁运动,形成了独特的阿拉善区域大地构造的基本轮廓,在广袤的大地上具有“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良好地质地貌结构 和较为齐全的岩石类型,奠定了阿拉善观赏石较为丰富的资源基础。

    1、齐全的地形——资源富集的潜在优势

    “阿拉善地区幅员辽阔,占据我国三大地层分区,即西北部为天山—兴安地质层;东南部为华北地质层;西南部为祁连地质层。本地区在漫长的地质发展过程中,经 历了各个地质时代,形成了齐全的地层,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岩石。由于经受各种地质作用,造成地质构造类型复杂,褶皱断裂发育,岩浆活动频繁,既有侵入、又有 喷发,岩浆类型复杂,再加上干旱、及干旱气候,对于成矿有利,因而形成丰富的内外生矿产”(《阿拉善国土资源》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地质学上的陆地地形包括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盆地和洼地六类,这些景象万千的陆地地形,阿拉善应有尽有。阿拉善地势呈东南高、西北低,由南向北缓倾逐 降,平均海拔1000——1400米,最高处为东部贺兰山主峰,海拔3566.1米,最低处为银根盆地,海拔720米。沙漠、砂砾质戈壁、干燥剥蚀平原、 低山、残丘、干燥剥蚀中山为主的高原盆地等构成了阿拉善高原的地貌特色。阿拉善高原周围,北有蒙古高原,东有阴山余脉狼山、贺兰山,南有乌稍岭、龙首山、 合黎山,西有马鬃山,环绕形成了封闭的阿拉善内陆高原盆地。在高原盆地境内有狼山余脉罕乌拉山、雅布赖山自东北向西南斜插耸峙,把27万平方公里的阿拉善 高原分割为:沙漠78457平方公里,占29.07%,戈壁91000平方公里,占33.72%,山地3390平方公里,占12.71%,滩地52515 平方公里,占19.46%,丘陵13623平方公里,占6.04%。

    阿拉善高原地形复杂多样,地面结构单调,由于其构造上的稳定性,起伏和缓,分割轻微,主要是宽阔的舒缓褶皱低山丘陵,整个地区形成两部分,一部分缓慢下 沉,接受盖层堆积,另一部分缓慢上升,遭受风化剥蚀,互相镶嵌分布。齐全的陆地地形,众多的山地、高原,决定了阿拉善奇石资源富集的潜在优势。

    2、发育的岩石——孕育观赏石的载体

    根据成因,地球上的岩石可分为岩浆岩(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所有奇石都由这三大类岩石构成或作为载体。阿拉善地区这三大类岩石发育齐全。在不 同的地质作用下形成不同矿物岩石类别的观赏石原石或观赏石,地球深部经历了岩浆作用,形成了不同矿物系列的岩浆岩。母岩经过风化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 用、成岩作用形成各类沉积岩。由地壳运动、岩浆活动造成的高温、高压或外来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使其原来的结构、构造、甚至矿物成份发生改变,形成变质 岩。

    简而言之,观赏石的成因主要为:(1)水成,凡在地下水或是地表水为主要作用所形成的各类观赏石,皆可称为水成石;(2)火成,凡观赏石石质多以火山及岩 浆活动及各类变质作用为主,皆可称为火成石,例如阿拉善葡萄玛瑙石;(3)风成,凡以其外部形成为风沙所吹蚀和磨砺者皆可称为风成石,典型的如阿拉善千层 石;(4)化石、古生物化石类,此类涵盖所有史前生物遗骸和活动遗迹等;(5)各种天外陨石和事件石及不可多得的稀珍,该类奇石在众多的奇石中属于最少 有、最稀贵的。阿拉善地区具备各类“成因”观赏石形成的条件,理论上讲,可以具有各种“成因”的观赏石,只是量的多少各不相同。

    3、构造-岩浆活动——观赏石成矿的主因

    我国的构造运动频繁,大多可与西欧、北美进行对比。每个构造运动都带来大量岩浆的侵入或喷出,其中伴随燕山运动的岩浆活动,给阿拉善带来了丰富多样的内外 生矿床。据不完全统计,全盟共发现86种矿产,占内蒙古已发现矿种的71.67%,共有产地416处,其中大型矿床18处,中型矿床29处,小型矿床90 多处,矿点152处,矿化异常点127处。以煤炭、湖盐、芒硝、石膏、萤石、花岗岩、大理石、白云岩、石墨、贴、铌、冰川石、水晶、玛瑙等为主(《阿拉善 国土资源》)。丰富的矿产、岩石资源,为阿拉善观赏石资源提供了基础和保证。

    我们知道,地壳中的绝大部分矿物颗粒以不规则的形态聚集在一起,只有在特定的温度、压力和地球化学条件下及具有合适生长空间时,才更可能形成形态较完整的 晶体,这种空间包括地壳运动造成的裂隙、喷出岩浆岩的气孔空洞、各种岩脉中的晶洞、地下水溶蚀石灰岩形成的溶溪溶洞、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和各种表生地质作 用过程,都有可能在这样的有利空间内形成较完整的矿物晶体。

    岩浆浸入作用晚期的“伟晶岩化作用”,可形成粗大的石英、长石、电气石、绿柱石、云母、锂辉石、锆石、铌钽铁矿、磷灰石等晶体。与岩浆作用及变质作用有关 的含矿热液,可形成黑钨矿、锡石、黄玉、绿柱石、辉钼矿、辉铋矿、电气石、方铝矿、闪峰矿、黄铁矿、黄铜矿、雄黄、辉锑矿、辰砂、绿帘石、水晶、方解石、 萤石、白云石、重晶石等。受岩浆热力及热液的影响接触变质的作用,形成红柱石、尖晶石、透闪石、阳起石及石榴子石等。表生条件下的风化、淋滤和沉积作用, 可形成孔雀石、蓝铜矿、磷氯铅矿、坤铅矿、钒铅矿、褐铁矿、锑华、异极矿、方解石、文石、石膏等矿物。

    频繁的地质构造-岩浆活动,给阿拉善大地造就了丰富多样的内外生矿床,是这里成为矿物晶体的重要产区,品种丰富,品质良好。

    4、特殊的地貌——观赏石形成的重要条件。

    阿拉善地区由于大面积的沙漠、戈壁形成的大气下垫面对大气下界的强烈作用,加深了干旱程度。年均降水量34-209mm之间,气候资源中的太阳热能比较丰 富,仅次于青藏高原南部和新疆南部,太阳辐射量全年平均在150卡卡/平方厘米以上;年平均气温8.0℃左右;≥0℃的积温在3550——4280℃之 间,此外,风能也比较丰富,年平均风速3.5-5.0米/秒之间(《阿拉善盟国土资源》)。风砺石、沙漠漆、大滩玛瑙等观赏石就是这种特殊地理和地质环境 下形成的宠儿。例如风砺石,顾名思义,它是一种长期被风沙吹蚀、磨砺而形成的奇石。风砺石一般出产在阿拉善及我国大西北地区的干旱和半干旱沙漠地区,或者 沙漠的边缘地以及戈壁滩中。

    曾经长期在阿拉善地区工作的地质专家孟昭贤认为,这是一个极其特殊的地理和地质环境,降雨量稀少,昼夜温差大,使岩石经常处于剧烈的热胀冷缩作用之中,从 而加大了解离的速度。尤其是高密度、高硅质的岩石,其解离速度更快。吹不完的沙漠干旱风,风速大,而夹杂着细沙,年复一年地对岩石吹打、磨砺,这实际上等 于大自然对岩石进行的全方位抛光过程。通过自然之手,岩石表面被打磨得光泽如镜。在此过程中,不同的岩石由于质地不同,重量不同,所受风力不同和在风中运 动的情况不同,而被加工雕塑成不同的形状外貌,显示出不同的艺术效果。一般来说,风砺石越是体积小的其光泽度和形状就越好,岩石中所含的化学成分及结构越 复杂,其外貌形态也就越发显得多姿多彩,引人入胜,其观赏价值也越高。

    5、自然的造化——观赏石形成过程及机理

    著名地质专家、观赏石专家张家志教授曾数次亲临阿拉善西北部实地考察,他在《内蒙古戈壁滩风砺石考察》一文中认为:自白垩纪时阿左旗北部有大面积的基性火 熔岩喷发,造就了大批优质风砺石形成的物质基础。强劲的信风带西北风不断吹蚀、打磨地表风化的石块,相对软者易磨蚀成沙、粉沙和粘土而被风吹走,只有质地 坚硬耐磨的部分硬质岩块,象玛瑙、玉髓、碧玉、石英等,才能被保留下来,但仍然要被风沙磨蚀并抛光,这正是优质风砺石形成的必要条件。具有优质的坚硬致密 的风化杏仁体、晶腺体和矿脉,这是物质来源的根本内在因素,是必要条件。处于干旱区,有强劲的西北季候风,周而复始地吹磨,这是后期改造的变化过程,属外 在因素。内因和外因同时作用,造就了阿拉善戈壁滩的优质风砺石。

    阿拉善西北地区露出地表的最古老地层为距今20亿年的太古代晚期混合岩、石英岩,其次为距今8-20亿年的元古代片麻岩、混合岩化岩石及薄层状硅质白云 岩、硅质岩等变质岩地层。不同地质时代的岩石均有分布。第四纪(距今300万年以来)早期、中期 、晚期都有砂砾层、沙层及近代盐湖堆积,沙质荒漠就有第四纪晚期的风积沙层、沙丘、沙垄及盐丘不断堆积形成。在外围有时可见到沙石岗,局部分布有暂时性河 流成因的松散砾石层,也属第四纪的沉积。这一带所分布的形形色色的风砺石,也是在此阶段里历经百万年以来的风沙磨砺、改造形成的。

    在距今0.65-1.4亿年前的白垩纪时,频繁的基性玄武质岩浆大面积喷发,形成多气孔、多空洞构造的玄武质岩流(厚度达数百米的岩被)而覆盖了地表,火 山活动逐渐平息,转入含矿气液、热液、气泉、温泉、矿泉及含矿物质的地下热水的循环渗流,矿液充填到部分气孔构造和裂隙构造发育的玄武岩空间中而发生沉 淀,进入漫长的含矿物质地下热水的进一步渗透、迁移、再充填、再沉淀,形成巨大量杏仁体、晶腺体和具裂隙矿脉的玄武岩高地,气候干旱、昼夜温差悬殊(可达 60度),物理分化使岩石反复热胀冷缩而崩解成大块、小块、碎块——含碧玉、玉髓、玛瑙的玄武岩之分化岩块随重力散落或冬季的冻融运移作用或偶被山洪、暂 时流水近距离搬移,岩石崩解脱落的矿脉碎片及杏仁体、晶腺体(玛瑙、碧玉、玉髓、石英团块、积骨石球块)则遍布干旱的风蚀砺漠(戈壁滩)的丘顶、缓坡或部 分洼地中,干旱的信风带季候风盛行,吹动着沙粒反复而长期地磨砺着坚硬的矿脉碎块和杏仁体、晶腺体,碧玉质、玉髓质、玛瑙质、石英质的风砺石初步形成,干 旱沙漠中蒸发量大、日夜温差大,富含锰质或铁质的氧化物胶体溶液以毛细管作用的扩散形式,反复沉淀在风砺石表面,风沙不断抛磨而形成锰质沙漠漆(黑色), 铁锰质沙漠漆(棕褐色)或铁质沙漠漆(橙黄色),成熟度很高的具有沙漠漆的优质风砺石最终形成。以上过程并不是单线式发生,而是交叉、重叠式进行的漫长复 杂过程。

    三、阿拉善观赏石的分布

    阿拉善奇石资源遍布盟内各地,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包括阿左旗西北部、阿右旗北部和额济纳旗的许多地方,重点地区是阿左旗北部的苏宏图地区、额济纳旗西部的马 鬃山地区。由于我们目前还缺乏全盟性系统的地质专业、观赏石行业的全面调查研究资料,只能根据自己实地考察感观及当地石友们提供的资料为依据,将其大体分 布轮廓性地予以介绍。

    1、苏宏图地区:阿拉善观赏石的精品宝库

    在盟府巴彦浩特以北约350公里的阿左旗苏宏图地区(含乌力吉苏木、银根苏木及阿右旗恩格乌苏一带),是阿拉善观赏石的主产区。目前已知的许多精品、名石 大多出产于这一带。著名的大滩玛瑙、葡萄玛瑙及玛瑙家族中的各种玛瑙类观赏石多出于这一带,质地、品相之好世所罕见;著名的沙漠漆及其精品也大多出自这一 带;质地不同、形状各异的广义阿拉善风砺石也盛产于这一带;各类碧玉、玉髓、积骨石、水晶石、富贵石、结核石、石英及生物化石亦属此处为佳。其周围的银 根、乌力吉及图克木、红古尔玉林等均有上乘的阿拉善观赏石资源分布。

    2、马鬃山地区:生物化石的故乡

    位于阿拉善盟西北部的额济纳旗,拥有11.4万平方公里的辽阔面积,其西北部的马鬃山地区,约5万平方公里。过去,这里曾是碧水云天的海洋,随着地质运 动,逐渐演化为如今以平坦的戈壁为主兼有山脉、丘陵、沙漠、湖泊、盆地的大陆。从而在这里形成大量的古生物化石。马鬃山地区出产海龟及各类海洋动物、植物 化石,著名的巨型珊瑚化石就产生在这一带,我们曾经在一位朋友家见到过一人环抱、数米之高的若干巨型珊瑚化石。朋友说,据有关地质、古生物专家鉴定,认为 是巨型珊瑚化石。在阿拉善各地的石馆中也常可看见体量稍小的巨型珊瑚化石。目前这一带有关区域被划为世界沙漠地质公园的主要景区,禁止在此采掘奇石,然而 现场考察欣赏仍然十分诱人;这里出产恐龙骨骼、恐龙蛋、各种贝壳化石;狭义的阿拉善风砺石、千层石等主要出产于这里及阿拉善其它地方。

    3、笋布尔、塔木素:出产各类观赏石

    位于阿右旗北部的笋布尔、塔木素,与阿左旗苏宏图毗邻,这一带也出产玛瑙、蜡石、风砾石、碧玉、汉白玉、水晶、木化石、鱼化石、钟乳石等各类观赏石。

    4、贺修哈达:沙漠玫瑰之海

    额济纳旗以东70 公里处的贺休哈达盐湖,即天鹅湖一带,是阿拉善沙漠玫瑰的主要产地,目前流传于世的大小中型沙漠玫瑰精品, 大多数出产于这一带,其他地方也有少量出产。

    5、东七一山:钟乳石的产地

    额济纳旗达镇西约120公里处的东七一山,是萤石主要产区。这里的萤石矿十分有名,出产大量优质萤石类奇石,特别是在萤石矿区的溶洞中,盛产优质钟乳石。 1998年5月,我们曾进入地下约20米处的矿区大溶洞中,各类造型精美的钟乳石玲琅满目。在萤石矿体剥离过程中,也出产大量带有美丽纹理结构的钟乳石 皮,作为原料到处堆积,当年就有南方企业作为材料石廉价收购。在阿左旗东南的贺兰山溶洞中,也曾出产了相当数量的钟乳石。

    6、其它地方:出产各类观赏石

    阿拉善全盟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分布着观赏石资源。如阿左旗的银根、乌力吉、图克木、庆格勒一带出产玛瑙、碧玉、玉髓、风砺石、水晶(紫晶、荣晶)、石榴石、 汉白玉、木化石、鱼化石、经脉石、钟乳石、蜡石、集骨石及有关矿物晶体等观赏石;乌素图出产木化石;厢根达来出产榆木化石、钟乳石;头道湖出产红碧玉、贝 壳等生物化石。阿右旗的额日布盖、阿朝、努日盖、莎日台、雅布赖、孟根等地分别出产木化石、风砺石、水晶石、玛瑙、碧玉、钟乳石、冰洲石;额济纳旗巴彦高 勒格都(东风镇)、达镇、赛汉陶来、苏古淖尔、马鬃山等地出产木化石、风砺石、玛瑙、蜡石、巨型珊瑚化石、萤石、沙漠玫瑰等观赏石。

    物华天宝。大自然的造化,使阿拉善地区成为中国优秀石种——戈壁石的核心产区。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宁夏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相关热词搜索:阿拉善 观赏石 形成

上一篇:《阿拉善传奇》演绎文化生态二重奏
下一篇:绿起来刷新城市风景线

-->

宁夏汇融鑫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2000816号-1  宁公网安备64010502000007号

技术支持:宁夏汇融鑫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合作运营:宁夏物流与采购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