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站内 百度 谷歌 搜搜 360搜索
地方分站 银川站 石嘴山站 吴忠站 中卫站 固原站 阿拉善盟 乌海站 巴彦淖尔站 鄂尔多斯站 榆林站 平凉站 庆阳站 延安站

2012年巴彦淖尔市消费品市场情况分析
2013-08-26 10:45:12   来源:巴彦淖尔市自治区统计局   评论:0 点击:

  2012年,在国家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宏观调控政策的作用下,巴彦淖尔市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呈现出商品供应丰富、销售稳定增长的态势。  一、消费品市场基本情况  2012年,巴彦淖尔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
  2012年,在国家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宏观调控政策的作用下,巴彦淖尔市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呈现出商品供应丰富、销售稳定增长的态势。

  一、消费品市场基本情况

  2012年,巴彦淖尔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69.2亿元,同比增长15.0%,增速同比回落3.5个百分点,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2.3%。总量居全区第8位,增速居第六位。
  分季度看,走势基本呈U字形。主要是进入三季度以来,销售形势明显好转。 从环比看,四季度增速比三季度提高1.8个百分点。三季度比二季度提高0.7个百分点,二季度比一季度下降2.5个百分点。总量也逐步扩大,由一季度的39.2亿元、二季度的76.1亿元、三季度的118.8亿元扩大到四季度的169.2亿元。从同比看,一季度实现零售额39.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5.0%,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2.2个百分点。二季度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76.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5%,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5.1个百分点。三季度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118.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2%,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4.6个百分点。四季度实现零售额169.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5.0%,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3.5个百分点。
  分城乡看,城乡市场共同发展。1-12月份,全市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146.6亿元,同比增长15.2%。其中,城区实现零售额72.2亿元,同比增长17.0%;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22.6亿元,同比增长13.5%,乡村增幅比城镇低了1.7个百分点。城乡增幅差距逐步缩小,显示出城乡市场共同发展的态势。
  分规模看,限下企业在全社会商品消费领域中起着主力军的作用。1-12月份,全市限额以下企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39.1亿元,增长16.1%,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达到82.2%。限上企业实现零售额30.2亿元,同比增长10.2%,所占市场的份额较低,不足20.0%,只占到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重的17.8%,而且增长速度也低于限下企业4.8个百分点。反映出限下企业是全市消费品市场中的主力军,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
  分旗县区看, 1-12月份,全市七个旗县区社会消费品零售均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速度。从总量上看临河区居第一位,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9.3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6.9%。前旗居第二位,零售总额为22.8亿元,占全市零售总额的13.5%。杭后和五原居第三位,零售总额分别是21.1亿元和19.4亿元,两项合计占全市零售总额的23.9%。中旗和磴口居第四位,零售总额分别是10.6亿元和10.3亿元,两项合计占全市零售总额的12.4%。后旗居第五位,零售总额为5.7亿元,仅占全市总零售额的3.4%。从增速看,临河最高达到15.3%。其次是前旗和中旗,分别为15.0%。其他旗县依次为杭后14.7%、磴口14.6%、五原14.3%和后旗14.0%。

  二、消费品市场运行的特点

  (一)批发零售贸易业仍占主导地位,拉动作用明显。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是商贸统计的四大行业,在这四大行业中,批发和零售业起到了支撑全市零售额增长的作用。据统计,1-12月份,全市实现批发零售业零售额143.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2%。批发零售业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85.0%,可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提高11.5个百分点。起到了明显的拉动作用。而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5.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25.8%,住宿餐饮业仅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15.2%,可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个百分点,远不如批发和零售业的拉动作用。因此,批发零售业在消费品市场中占绝对优势,并起主导地位。
  (二)基本生活类商品快速增长,热点商品旺销。1-12月份,据对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15大类主要商品零售额统计显示,全市的消费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一是居民基本生活类商品零售额较快增长。1—12月份,全市限上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商品实现零售额1.0亿元,同比增长8.5%。其中:粮油、食品类上涨24.3%、饮料类上涨30.81%、烟酒类下降24.9%。二是服装类商品销售好转。进入5月份以来,服装类商品进入销售旺季,销售额大幅提升。1-12月份,服装、鞋帽、针纺织品实现零售额4.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5%。其中:服装类同比上涨20.6%,第四季度上涨30.2%,为今年以来的最高涨幅。鞋帽类上涨18.1%,针纺织品类上涨13.9%。三是享受型消费品也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化妆品和金银珠宝类等享受型消费品零售额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1.8%和21.6% 。四是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旺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和体育健身意识不断增强,对体育、娱乐用品的消费需求在不断增加,一些体育用品、运动器材、乐器、各种游戏机等商品销售较旺。1-12月份,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同比增长38.7%。五是汽车类商品销售进入稳定增长期。由于国家小排量汽车购置税、汽车下乡等优惠促消政策的退出,以及油价高位运行,使汽车销售在历经了前几年的高速发展后,今年以来汽车类销售进入稳定增长期。1—12月份,汽车类实现零售额3.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1%。主要是因为第四季度增加了三个汽车销售企业,使同比增长1.9倍,结束了1-9月份以来负增长的局面,为今年以来的最高涨幅。
  (三)家电节能补贴新政策效果显现。今年以来,“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等多项利好政策的相继结束,对全市消费品市场产生了不利影响。从2012年6月1日起,国家正式实施的家电节能补贴新政策,不仅拉动节能家电的销售内需,而且还转变了家电业的消费格局,为节能补贴让路,让高能耗家电甩卖。为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契机。据统计,1-12月份,全市实现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类销售额2.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23.2%。

  三、原因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一)物价上涨影响居民消费预期。2012年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涨2.4%,其中食品价格上涨5.6%,是居民八大类消费中最高的类值,成为推动物价总水平上升的主要动力。从表象看,消费价格的上涨能够促进零售额的增长,但是消费价格特别是粮油、食品类等价格上涨过快,对消费市场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价格的大幅度上涨,除直接影响到部分低收入家庭的正常开支外,还将对人们的消费心理造成负面冲击。部分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削减了支农、惠农政策和农产品价格上涨给农民带来的实惠,影响了农民的即期消费。
  (二)城乡消费水平存在差距,农村市场仍有待激活。从收入水平看,农村居民收入远远低于城镇居民。从市场环境看,虽然农村消费环境得到改善,但市场规模小、销售网点少、适合农村居民消费的产品少、售后服务较差、基础设施比较落后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消费的快速增长。1-12月份,全市乡村消费品零售额仅占全市零售总额的13.4%,与农村人口占全市总人口五成的比例远不相符,比重偏低,农村牧区消费市场仍需进一步拓展。
  (三)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偏低,消费能力不足。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偏低,收入增长缓慢,是影响消费需求扩大的主要因素之一。1-12月份,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55  元,同比增长12.8%。低于全区平均水平,在全区12个盟市中居第11位;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为10717 元,同比增长13.0%,居全区12个盟市第12位。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缓慢增长,直接制约了城乡居民购买力的实现,影响了全市消费市场的快速发展。
  (四)部分工业、建筑企业不景气,影响石油制品类商品的销售。1-12月份,石油制品类实现零售额15.7亿元,同比增长4.5%,与上年同期73.2%的高增速相比回落68.7个百分点。从销售量看:汽油零售量120591吨,同比增长0.9%;柴油零售量319012吨,同比下降6.2%。主要原因一是工业发展速度放缓和房地产市场不景气,对石油制品类的需求下降,用油量减少。二是运输业由于油价上涨,运费不涨,使得燃烧柴油的运输车减少了运输的次数,用柴油量大幅减少。三是汽车类商品消费的下降,也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石油类商品的消费。可以说从石油制品零售额的增幅程度上,就能反映出全市的经济发展好与坏。
  (五)房地产市场销售低迷,抑制了相关商品的消费。住房消费是全市城乡居民消费的重头,从目前的销售情况看,现房的空置率较高,期房预定的不多,住房销售率下降,房地产开发受阻,带动相关装饰材料用品和家具等商品消费需求减少,直接影响到全市的消费市场发展。1-12月份,家居类商品零售额较上年同期下降了16.0%。五金电料类同比下降1.6%。
  (六)网上购物的快速增长,分流了部分消费。近两年电脑的普及,使网上购物发展很快,各行各业的消费群体,足不出户就能买到自己喜欢的商品。网购的销售商品也由衣着、鞋子、家居用品等小件商品向家用电器、家具、手机、照相机等大件商品延伸,分流了部分实体店的消费需求,抑制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
  (七)社会保障问题抑制居民消费。由于对医疗、教育、就业、养老等社会保障性支出偏大,城乡居民对未来收入预测不清,人们往往把多余的款项存入银行或用于投资,生活消费热情不高,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居民消费信心。

  四、几点建议

  (一)保证市场价格基本稳定,建立收入稳定增长机制。一是稳定物价,把握好价格调控的力度,做好粮油、肉禽蛋、成品油等生活商品价格的调控,尽量减少物价上涨对人们消费心理造成的冲击;二是稳定收入预期,建立收入稳定增长机制,降低人们对未来收入和支出预期的不确定性。
  (二)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居民购买力是支撑消费市场稳定增长的重要因素,因此,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是扩大消费需求、促进消费品市场健康发展的关键。要想方设法拓宽就业渠道,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餐饮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鼓励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高就业率;要扩大农村劳动力再就业培训规模和水平,建立农民工就业服务保障体系,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不断增强农民的购买力。
  (三)加强政策引导,做大做强商贸流通企业。大型商贸流通企业是市场消费主要载体,大型商品流通企业的发展与繁荣,对增强一个地区消费品市场的带动力和辐射力至关重要,不仅能提升本地居民消费欲望,抑制购买力外流,还能有效吸引外地购买力涌入。目前我市商贸流通企业仍以中小企业为主体,企业规模较小,市场竞争力不强。因此要加强政策引导,积极引进和培育大型龙头企业,促进优势资源向重点商贸流通企业集中,实现企业规模快速扩张,培育出一批拥有自主品牌和知识产权,初步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同时,加大对中小企业的培育扶持,做大主业,做强品牌,提高组织化程度和竞争力,拓展企业发展的空间。
  (四)积极培育和发展新的消费热点,加快构建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在当前汽车、家电等消费乏力的情况下,积极培育文化娱乐、教育培训、体育健身、休闲旅游等新的消费热点。充分挖掘旅游优势资源,增强旅游消费对内需的拉动作用。充分发挥旅游业具有的消费关联性、产业带动性、资源增值性和经济拉动性等特点,增强对消费的拉动作用。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宁夏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相关热词搜索:2012年 巴彦淖尔市 消费品 市场情况分析

上一篇:巴彦淖尔市城镇居民消费观念转变
下一篇:“十一五”期间巴彦淖尔市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情况分析

-->

宁夏汇融鑫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2000816号-1  宁公网安备64010502000007号

技术支持:宁夏汇融鑫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合作运营:宁夏物流与采购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