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站内 百度 谷歌 搜搜 360搜索
地方分站 银川站 石嘴山站 吴忠站 中卫站 固原站 阿拉善盟 乌海站 巴彦淖尔站 鄂尔多斯站 榆林站 平凉站 庆阳站 延安站

硝沟村的魅力——美丽六盘乡村行
2013-10-13 09:52:18   来源:固原日报   评论:0 点击:

天蓝云白,大地葱茏,整齐划一的农舍被成片成片的玉米包围,幸福、和谐的田园画卷,成为当下原州区彭堡镇硝沟村最美的风景。  同是这个季节,记者三年前走进硝沟村新建的居民点,喜人的变化已见端倪:平展展
    天蓝云白,大地葱茏,整齐划一的农舍被成片成片的玉米包围,幸福、和谐的田园画卷,成为当下原州区彭堡镇硝沟村最美的风景。

  同是这个季节,记者三年前走进硝沟村新建的居民点,喜人的变化已见端倪:平展展的水泥路,砖瓦房内铺地板外墙上贴磁砖,“少生快富”全家福挂在雪白的墙壁上,成为最美的点缀。

  “住窑洞,走土路,温饱都难以解决。”这是47岁的村支书肖明贵记忆中的硝沟村景象。1982年,17岁的肖明贵迫于生计走口外,到新疆帮人赶车,贩卖鸡蛋,在建筑工地当小工,工作很辛苦,收入很微薄,但是能吃饱也能穿暖,还有钱补贴家用,已经很知足。家里孩子多,地里广种薄收。硝沟村许多年轻人和肖明贵一样,走出穷地方在外面打拼。

  走出去的年轻人,眼界开阔,思想活跃,不再认同“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而是主动响应国家的计生政策,“少生”减负,创业“快富”。“硝沟村是纯回族村,外出的年轻人回乡成家后,没有一户超生的。大家想着要优生优育,抓娃娃的教育,让他们将来成为有用之才。”肖明贵说,硝沟的年轻人因为穷走出山沟沟,走出去让他们转变了生育观念。

  2009年,原州区把“少生快富”工程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扶贫开发相结合,与环境整治相结合,与村民自治相结合。硝沟村成为原州区首站推行“少生快富”整村推进的村子,64户目标人群全部纳入“少生快富”工程。

  当年,原州区整合新农村建设、交通道路建设、扬黄引水、危房改造等多个项目资金500余万元,改造院落、大门,新建房屋,硬化道路,安装自来水管道,建设施圈棚,硝沟村村庄面貌和村民居住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少生”才能“快富”。很早就走出硝沟村的肖明贵在外闯荡多年,手头有了积蓄,2007年返回家乡开始养鸡,现在是村里出名的致富户。“2007年购进1500只肉鸡,养了49天卖出后挣了1万元。”说起发家史,肖明贵满脸自豪,“现在养殖规模有1万只蛋鸡,年收入20万元。”

  肖明贵富了,他想着让更多的乡亲们走出贫困。2010年,他带头建起了养鸡园区,吸收30户“少生快富”户入园区,统一管理,统一养殖,统一防疫,目前养殖规模达到12万只,销售市场辐射兰州、平凉、固原等地。其间,原州区扶贫办投入240万元给园区硬化广场、道路,砌围墙,购鸡苗、鸡笼。

  硝沟村群众心里念念不忘的是那些曾经给硝沟村发展给予倾力帮扶的部门和单位。自治区文化厅帮扶打机井,原州区水务局帮扶推地,原州区扶贫办给养牛户送来了铡草机,原州区劳动就业局发放小额担保贷款……肖明贵粗略统计,2011年至2013年,各级部门和单位帮扶硝沟村资金达千万元,这些钱对硝沟村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米玉贵,硝沟村第一个带头响应“少生快富”工程的人,妻子杨劳儿1998年生了第二胎后,主动做了手术,享受各类补助1.5万元。如今,他是村里的养牛大户,建新房就花了10万元。

  穆志平是硝沟村养鸡专业户,妻子生了两胎后不愿意做手术。他说,孩子少可以轻装上阵搞发展,只要把孩子培养成才,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比什么都重要。妻子做手术后,领取扶贫项目奖励5000元用来扩大养鸡规模,现在家庭年纯收入5万元。

  马存礼,十六七岁时就已在建筑工地上干苦力活。“家里兄弟姐妹有7个,负担重,弟弟妹妹要上学。人多没法生活,只能出去打工。”这是马存礼的苦涩回忆。如今,媳妇何秀英养鸡,年收入10万元,而他只是一个帮零工的角色,闲暇之余做点生意,年收入5万元。“就一个女儿,已经19岁了。儿女都一样,生的少,自己负担轻。”马存礼说,家里这两年修建了新房子,还买了两辆车,有小轿车,有小货车。原来连自行车都买不起,谁家有个手扶拖拉机都觉得稀奇,如今村里的小轿车就有十多辆。

  生活富裕起来的硝沟人对孩子的教育格外重视。“2012年,硝沟村就有7人考上了大学,这两年村上考上大学的娃娃就有20多个。”肖明贵介绍起村上的教育发展情况,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翻天覆地,说起硝沟村的变化,村民们都会用这一抢眼的词语赞誉硝沟发生的变化。窑洞,塌房,塌院,是硝沟人的记忆;新村,新居,新院,是硝沟人美好生活的缩影。

  肖明贵的心中对硝沟村的发展作出了新规划:建设养牛园区、养羊园区和有机肥料加工厂,发展大棚蔬菜和枸杞产业,让更多的村民走上“少生快富”路。

  透着暖意的阳光洒向青绿的田野,干净整洁的院落,整齐的鸡舍,标准化养殖圈棚,延展到田间地头的水泥路,出行坐小轿车的村民……这样的景象让人很难相信这里就是当年的硝沟村,这种生动鲜明的变化让人领略到新农村建设的无限魅力。(记者 马建平)

相关热词搜索:魅力 —— 美丽

上一篇:圆德圆梦——“美丽六盘乡村行”系列报道
下一篇:固原市区域合作共同发展

分享到:
收藏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宁夏汇融鑫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2000816号-1  宁公网安备64010502000007号

技术支持:宁夏汇融鑫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合作运营:宁夏物流与采购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