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站内 百度 谷歌 搜搜 360搜索
地方分站 银川站 石嘴山站 吴忠站 中卫站 固原站 阿拉善盟 乌海站 巴彦淖尔站 鄂尔多斯站 榆林站 平凉站 庆阳站 延安站

第九届年会各城市文化主题交流材料-阿拉善盟
2013-05-14 10:31:27   来源:   评论:0 点击:

加强文化合作 紧抓发展机遇共同推动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阿拉善盟(2012年9月25日) 近年来,阿拉善文化广播电影电视事业紧紧围绕盟委、行署工作大局,抓建设、强管理,抓创作、促繁荣,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
加强文化合作 紧抓发展机遇
共同推动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

阿拉善盟
(2012年9月25日)
      近年来,阿拉善文化广播电影电视事业紧紧围绕盟委、行署工作大局,抓建设、强管理,抓创作、促繁荣,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建设、实现富民强盟、构建和谐阿拉善提供了有力的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
一、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近三年来,我盟、旗、苏木(镇)三级共投入近7亿元,建成35个文化场馆,基本形成了具有现代设备、服务功能较全、遍布全盟主要城镇的文化馆舍,为丰富城镇居民的文化生活打下了坚实基础。盟级文化设施起点高有特色,在全区走在了前列。先后实施了盟传媒中心、博物馆、图书馆、金色胡杨音乐厅等综合楼工程,现已成为巴彦浩特的标志性建筑,提升了地区文化品位,重塑了城镇文化形象。三旗两区文化设施不断完善,文化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发挥。相继实施了阿右旗广电大楼、乌兰牧骑大楼、文体中心,额济纳旗文化活动中心、广电大楼、博物馆等工程,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基层群众享受到较好的文化服务。“苏木(镇)文化站建设”工程和“草原书屋建设”工程填补了基层文化空白。先后建设了24个苏木镇文化站和181个嘎查(村)“草原书屋”,解决了农牧民群众“看书难、借书难”问题,为广大基层群众提供了文化活动阵地和精神食粮。实施了盟、旗、苏木(镇)三级文化信息共享工程,使人民群众享受到现代化的文化服务,共享优质文化资源。先后实施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西新工程”工程、中央及自治区无线覆盖工程、自办节目覆盖工程等,使全盟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广播95.25%,电视97.31%。及时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到千家万户,受到了当地农牧民群众的赞誉。 在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我盟以特色活动繁荣文化,以品牌活动推介阿拉善,通过承办一系列具有导向性和示范性的文化活动,不断提升地区影响力和吸引力。在额济纳旗金秋胡杨文化旅游节、阿右旗巴丹吉林沙漠文化旅游节、阿左旗奇石节三大节庆活动的引导带动下,阿左旗丁香文化旅游节、孪井滩马兰花文化旅游节、蒙古扁桃文化节、额旗五彩柽柳文化节等一批特色节会活动蓬勃发展,成为一项集文化、旅游、经贸为一体的综合盛会,也成为推介阿拉善的重要窗口。同时,消夏文化、广场文化、机关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红红火火,已成为广大群众休闲娱乐的重要阵地和喜爱的品牌文化。
二、积极开展文艺创作,着力打造文化艺术精品
      以艺术精品创作生产为重点,加强重点艺术作品的规划和引导,着力打造精品(剧)节目,激发艺术创作生产活力。音舞诗画《天赐阿拉善》、民俗风情旅游歌舞晚会《金帐盛宴》、大型歌舞剧《苍天般的阿拉善》、歌舞风情剧《阿拉善剪发仪式赞》、实景晚会“巴丹吉林之夜”、“阿拉腾陶来”等,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精心做好剧节目“引进来”工作,促进地区间的文化交流。先后邀请中国歌舞剧院交响乐团、中国首部大型原创回族舞剧《月上贺兰》等优秀乐团、优秀文艺作品来阿拉善演出,不断丰富提升群众的文化生活。
三、大力传承保护文化遗产,建设共有精神家园
      近年来,我盟坚持“保护利用、传承发展”并重的原则,更加珍视、保护优秀传统文化,为文化遗产保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文物保护工作进展明显。我盟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自治区级文保单位22处,盟级文保单位220处,旗级文保单位561处。针对部分文物遗址保护面临的严峻形势,对黑城遗址、曼德拉山岩画等重点文物点率先调查,争取资金,投入人力物力,进行抢救性保护,有效遏制了文物遗址被损态势。编制完成了《定远营古城第一期保护工程—定远营王府修缮保护方案》,为我盟在古城保护与城市建设、旅游开发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定远营古城、盟博物馆等文博单位现已成为我盟对外展示形象,开展地区宣传的重要窗口。
      (二)“非遗”保护工作成果显著。我盟现有6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7个项目被列入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9个项目被列入盟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5人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55人被确定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185人被确定为盟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先后出版了《阿拉善民歌集》、《阿拉善蒙古族婚礼》、《沙力搏尔》、《阿拉善仿古地毯制作技艺》等研究书籍,并专门组织本系统人员编写关于“非遗”和文物遗迹方面的丛书和音像作品。整理传统手工技艺近百种,一些传统习俗正在恢复,许多濒临消失的民族文化重现生机。
      四、积极研发民族艺术工艺,文化产业勃勃兴起
      近年来,我盟城乡居民的文化消费比重明显提高,文化旅游业、文化娱乐业、艺术表演业、媒体传播业、工艺美术品业等文化产业勃然兴起。先后研制开发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工艺地毯、传统手工马头琴、沙画、蒙古族服饰、沙嘎工艺品、手工银器、根雕、木雕、工艺羊头、蒙古族刺绣、水晶制品、皮画、驼具、烫画、石画等。
与先进地区相比,我盟文化广播电影电视事业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将认真贯彻好本次会议精神,学习毗邻地区的先进经验,推动全盟文化广播电影电视事业建设再上新台阶,为实现科学发展、富民强盟做出积极贡献。

相关热词搜索:第九届 年会 城市

上一篇:第九届年会各城市文化主题交流材料-鄂尔多斯
下一篇:第九届年会各城市文化主题交流材料-延安

分享到:
收藏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宁夏汇融鑫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2000816号-1  宁公网安备64010502000007号

技术支持:宁夏汇融鑫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合作运营:宁夏物流与采购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