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站内 百度 谷歌 搜搜 360搜索
地方分站 银川站 石嘴山站 吴忠站 中卫站 固原站 阿拉善盟 乌海站 巴彦淖尔站 鄂尔多斯站 榆林站 平凉站 庆阳站 延安站

第九届年会各城市文化主题交流材料-榆林
2013-05-14 10:33:18   来源:   评论:0 点击:

加强区域文化合作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榆 林 市(2012年9月25日) 一、基本市情 榆林地处陕西省北部,晋陕蒙宁甘五省区交界地带。全市辖1区11县,总人口360.6万,总面积43578平方公里。地域东西长385公里,南北...
加强区域文化合作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
 
榆 林 市
(2012年9月25日)
   一、基本市情
    榆林地处陕西省北部,晋陕蒙宁甘五省区交界地带。全市辖1区11县,总人口360.6万,总面积43578平方公里。地域东西长385公里,南北宽263公里。地貌大体以长城为界,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占总面积的42%,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占总面积的58%。现已发现8大类49小类矿产资源,特别是煤气盐资源富集一地,组合配置好,国内外罕见,开发潜力巨大。其中神府煤田是世界七大煤田之一。
    近年来,榆林市按照省委、省政府“陕北要跨越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经济强市、西部文化大市、塞上生态名市”三大奋斗目标,强力推进能源化工基地、现代特色农业基地和陕甘宁蒙晋接壤区中心城市三大建设,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注重生态文明,深化各项改革,着力改善民生,全市经济社会呈现跨越发展态势。2011年,榆林地区生产总值跻身于全国地级市50强,西部前3强,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居陕西省各市前列。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292亿元、558亿元、180亿元、20721元和6520元,分别增长15%、39%、43%、18%和28%,为文化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和广阔空间。
    二、榆林文化大市建设成果丰硕
    近年来,榆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工作,立足区域文化特色,准确定位,提出了建设西部文化大市的宏伟战略目标,大力实施“135531”文化建设工程,以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为龙头,重点在培植文化企业,做大文化产业,繁荣文化事业上狠下工夫,为推动幸福榆林建设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一)文化资源丰富而独特。榆林是陕北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陕北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而丰富的文化资源。现已查明有各类文物点13883处,已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407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94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26处。现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3处。全市馆藏文物58718件(组),其中一级文物482件(组)、二级文物697件(组)、三级文物3230件(组)。同时,榆林也有着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已被公布为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的有9项、省级非遗保护项目有40项,市级非遗保护项目108项,县级非遗保护项目227项。有文化部命名的民间艺术之乡8个。丰富而独特的文化资源,为促进我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创造了条件。
    (二)文化精品创作成果丰硕。陕北秧歌剧《米脂婆姨绥德汉》登上了国家大剧院的舞台,走进了中国剧院、北京保利剧院、全国政协礼堂,并在广州第九届中国艺术节上荣获文华大奖特别奖,囊括了剧作奖、导演奖、音乐创作奖、舞台美术奖、优秀表演奖、表演奖等全部单项奖,在榆林文化发展史上写下了辉煌篇章。大型眉户现代戏《山沟沟里的年轻人》、陕北乡土风情歌舞剧《这一方水土这一方人》、大型音乐史诗《统万风》,在2011年陕西省第六届艺术节上,分别获戏剧类优秀剧目奖、音乐歌舞类优秀演出奖、音乐歌舞类优秀剧目奖。坚持“走出去”战略,成功组织府谷二人台艺术团和市民间艺术团分别赴匈牙利和德国演出,出版《永远的信天游——榆林民歌印象》套装专辑,对宣传榆林、提升榆林的知名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借助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东风,今年4月,文化部正式批准我省设立“国家级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这是我省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设立后的第二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对于全面推动文化遗产保护进入整体性、动态性保护,促进区域文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6月份,榆林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与陕文投集团负责人在榆林举行座谈会,标志着榆林市与陕文投集团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合作正式启动。榆林文化产业项目将以塑造“市民新生活”、创新“文化新体验”、打造“城市新板块”、传承“历史新展示”为主线展开,重点打造以榆溪河为城市文化脉络,串接以城市文化休闲、康体运动和商业配套为主要功能的城市文化公园、以文化体验为主题的城市综合体、以国内一流旅游目的地为目标的文化旅游新城以及保护和传承历史的榆林古城四大板块。目前,公司资金注册、组织框架搭建及公司五年发展规划等均已完成,并与香港、荷兰等设计团队同步启动项目方案设计工作,纵深推进榆林文化产业项目的落地实施。
    三、加强文化交流是区域合作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从战略高度聚焦文化,充分体现了党在文化上的高度自觉和政治上的远见卓识。今天,我们在这里汇聚一堂,共商深化文化领域合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大计,可谓顺乎时事,合乎民意,必将对宁蒙陕甘毗邻地区文化的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是文化交流对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文化意义重大。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中国的发展是伴随着各个民族共同发展的一个过程,其间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各个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文化的交流可以使整个民族逐渐发展壮大,同时也在对周边的民族进行着影响。宁蒙陕甘毗邻地区,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民族聚居,各个民族之间一直保留着良好的文化交流传统,为促进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不断丰富和更新作出了积极贡献,也只有继续保持着良好的文化交流氛围,才能使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生生不息、长久不衰,不断得以丰富和壮大。
    二是文化交流可促进区域文化的长足发展。宁蒙陕甘毗邻地区,民风相近、民俗相通,文化资源丰富、民族特色鲜明、各具千秋又交融统一,加强宁蒙陕甘毗邻地区文化交流与合作,对统筹规划区域文化发展布局,推动和实现区域文化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有着重大的意义。近年来,我市积极加强与周边地区的文化交流,努力拓展文化发展空间。参加了在银川市举办的中国西部民歌(花儿)歌会、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国宁夏国际文化艺术旅游博览会;与山西省吕梁市携手成功举办了四届秦晋两省伞头民歌大赛。特别是2009年,在举办“陕北民歌城市(榆林)高峰论坛”之际,发表了《榆林、吕梁、延安、庆阳陕北民歌城市(榆林)高峰论坛联合宣言》,为更好地实现四市间文化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继续扩大经济文化往来,加强区域合作,形成发展联盟,大力提高区域核心竞争力,实现共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三是文化交流可促进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英国著名经济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认为,今天真正占主导地位的资源以及绝对具有决定意义的生产要素,既不是资本,也不是土地和劳动,而是文化。文化作为一种重要资源,正愈来愈影响着区域经济增长过程,推动着区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宁蒙陕甘毗邻地区同处在欠发达的西部地区,资源禀赋趋同,经济结构、发展方式差异不大,可谓在先天上有着相同的制约,在后发上有着共同的目标。加强区域间的文化交流,培养文化认同,也是区域经济合作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同时,宁蒙陕甘毗邻地区也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难题,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促进经济协调快速可持续发展,区域间的文化交流或能为文化产业发展带来新的希望和契机,将文化经济化,融文化于经济,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引擎。
    谢谢大家!
 

相关热词搜索:第九届 年会 城市

上一篇:第九届年会各城市文化主题交流材料-延安
下一篇:第九届年会各城市文化主题交流材料-中卫

分享到:
收藏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宁夏汇融鑫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2000816号-1  宁公网安备64010502000007号

技术支持:宁夏汇融鑫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合作运营:宁夏物流与采购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