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站内 百度 谷歌 搜搜 360搜索
地方分站 银川站 石嘴山站 吴忠站 中卫站 固原站 阿拉善盟 乌海站 巴彦淖尔站 鄂尔多斯站 榆林站 平凉站 庆阳站 延安站

第九届年会各城市文化主题交流材料-吴忠
2013-05-14 10:35:25   来源:   评论:0 点击:

文化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吴 忠 市(2012年9月25日) 吴忠市是宁夏平原引黄灌区的精华地带,素有塞上江南之美称。现辖5个县(市、区),总面积2.0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38.4万,其中回族人口71.8万,占总人口的...
文化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吴 忠 市
(2012年9月25日)
    吴忠市是宁夏平原引黄灌区的精华地带,素有“塞上江南”之美称。现辖5个县(市、区),总面积2.0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38.4万,其中回族人口71.8万,占总人口的51.9%,民族特色鲜明,回乡风情浓郁,是全国回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地级市,是名副其实的回族之乡。近年来,吴忠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群众文化上谋突破,在文化产业上作文章,在精品创作上下功夫,创新思路,精心谋划,再掀文化事业发展新势头,全市文化工作呈现出重点突出、整体推进、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与此同时,充分发挥好文化的特殊作用,找准文化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之间的切入点,以文化建设不断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营造了民族团结、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主要做法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为社会管理创新提供基础保证。全面实施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馆(6个)、博物馆(4个)、图书馆(4个)、文化艺术馆(1个)、文化艺术中心(1个)等文化设施,安装卫星直播“户户通”17万户,建成农家书屋572个,各县(市、区)乡镇均建有综合文化站和文化信息资源工程服务点,村(社区)文化体育活动室建设率达100%,逐步形成了地、县、乡、村四级文化服务网络。近年来累计为各县(市、区)配发音响、电视机、乐器、演出服、照相机、篮球架、乒乓球桌、羽毛球架、健身路径等器材价值近8000万元,支持和鼓励民间文艺团队发展和活跃城乡文化建设,用文化软实力熏陶、鼓舞和引领群众,让文化阵地成为社会管理创新的平台和载体。吴忠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举措,使城乡群众均等、便利地享受文化生活,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二)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为社会管理创新营造人文氛围。以丰富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组织开展系列文化活动。一是组织开展元旦、春节、元宵节系列文化活动。3000多展花灯、30000多条灯谜、热闹的社火展演、流光溢彩的焰火吸引了市区近万人观看,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节日文化生活;二是组织举办全市精神文明单位文艺调演和民间艺术团队广场文艺展演活动,164支民间文艺团队为全市138万余名观众献上了多台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精彩文艺节目,展示了全市文明单位和民间艺术团队的良好精神风貌;三是启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编排文艺节目巡回演出112场次,送图书20000余册,科技资料3万余份;四是启动“滨河回乡大舞台”广场文艺演出活动,全年280余场演出真正使广场文化成为没有围墙的大舞台;五是举办基层文化骨干暨小戏小品创作培训班,每年有100多名文化骨干参加培训,提升了基层文化骨干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六是举办民间艺术品鉴宝活动,每年评选出10件“我最喜爱的吴忠民间宝物”。丰富多彩的城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加强了人们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减少了社会矛盾,促进了社会和谐。
    (三)实施特色文化品牌培育为社会管理创新提供精神动力。开展的“文化大院”、“文化示范村”、“文化示范户”、“十星级农户”等丰富多彩的创建活动,引导群众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家庭职责,促进家庭和睦、邻里和气、社区和谐。实施的科技、文化、卫生、法律知识进社区、进机关、进乡镇、进企业、进学校、进军营“六进”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类教育培训,不断提高群众的综合素质,提升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水平。深入挖掘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资源,打造以黄河文化、回族文化、红色文化为重点的系列文化品牌,充分展示吴忠“黄河之滨、塞上江南、水韵之城、回族之乡”新形象,以文化的力量感染群众,引导群众崇尚科学、崇尚文明、崇尚安定,共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四)特色文化产业规划开发为社会管理创新提供经济支撑。依托黄河金岸城市群建设和慈善工业园区建设,以黄河吴忠过境段为重点,大力开发黄河生态观光、黄河文化展示、黄河休闲体验、回族文化展示、红色旅游等文化旅游资源。以中华黄河文化园回族历史人物园、文化艺术馆、博物馆等重点文化项目建设为动力,不断完善文化旅游基础服务设施,着力打造黄河金岸文化旅游产业带和文化产业集聚区,以文化产业园区和文化产业基地为引领,形成产业发展集聚效应,使广大群众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提升追求美好情趣的品位。制定出台《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决定》、《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决定》、《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优惠政策》等规范性文件,用政策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以回乡民族风情为重点,有效整合吴忠特色文化旅游资源,着力打造中国(吴忠)回乡文化旅游节、回商大会、中国西部商品交易会、国际马拉松赛、夜游黄河等民族风情为主的文化旅游产业重大活动,让富有特色的文化影响和感染群众,提振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为社会管理锦上添花。
    (五)精品文艺创作提炼打磨为社会管理创新提供平台展示。以实施文化精品战略工程为抓手,制定项目规划,加大投入力度,鼓励精品创作,有效地“催生”了一批以反映回族文化、黄河文化、红色文化为内涵,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音乐、舞蹈、小品等文艺精品力作。以反映民族团结,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和群众喜闻乐见相统一的大型回族歌舞剧《曼苏尔》经过创作打磨,在全市巡回演出40余场,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8月1日,《曼苏尔》在宁夏人民会堂圆满完成了向自治区社会各界汇报演出暨第二届戏剧文化奖评选调演,荣获了“第二届全国戏剧文化奖”(少数民族题材剧目大奖、编剧金奖、导演金奖、表演银奖、群体表演奖、音乐设计银奖、舞台美术金奖等)七项大奖。下一步吴忠市将继续打磨剧目,全力促进《曼苏尔》尽快成熟起来,力争将《曼苏尔》打造成吴忠文化的精品剧目,走出宁夏,走向全国,为唱响民族团结主题、构建和谐社会、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提供宣传平台。
    (六)慈善文化挖掘整理为社会管理创新提供发展机遇。以打造“黄河善谷”重大战略决策为目的,以慈善城市创建为载体,用文化支持慈善、服务慈善,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模式。通过设置慈善网站、专栏、专刊、频道等,加大媒体慈善宣传力度;通过开展“慈善万人行”“善行天下”等活动,广泛开展慈善文化宣传、慈善募捐救助等公众教育活动;辅导社区、学校、企业等残障群体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定期对残疾人群进行艺术培训;结合文化下乡活动,每年为慈善工业园区、特殊教育学校、敬老院、移民搬迁居住地等开展文艺慰问演出、播放电影、配备健身路径、举办残疾人运动会等;图书馆、文化馆免费向残疾人开放,为残疾人设置盲人阅览室、活动室等;每两年开展一届百位慈善文化之星评比活动等,通过文化交流与融合,缩短残障人与社会的距离,在社会中营造关爱残疾人、杜绝歧视的和谐氛围。
    (七)文化人才培养选拔为社会管理创新提供人才保障。充分发挥文化人才贴近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优势,制定和实施公共文化专业人才引进计划,加强人才引进,对符合我市急需紧缺的优秀和特殊专业人才给予政策支持。进一步优化文化队伍结构,逐步实行相关专业人才职业资格制度和晋升制度。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和文化干部业务培训,积极培育和发展文化志愿者队伍,着力培养造就一批中坚专业文化工作者、基层文化人才和懂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完善文化人才使用和开发机制,利用文化载体,调动各类文化人才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积极性、创造性,拓展社会管理创新领域,搭建社会管理平台,创新社会管理手段。
    二、主要体会
    (一)始终坚持政府的主导作用。市委、市政府做到“坚持政策推动、坚持投资带动、坚持区域联动”三个坚持,通过制定长期发展规划、战略纲要、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文件,实时下任务、示范树典型、考核排名次等措施调动对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重大文化设施建设上加大投入力度,建成了一批重大公共文化设施,在重点文化惠民工程上设立了专项资金,整合地区文化资源,有效带动社会资本介入,为提升地区文化软实力,打造文化强市和宁蒙陕甘毗邻地区文化带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始终突出群众的主体地位。我们坚持把群众性、广泛性、互动性贯穿文化工作始终,在服务对象上始终关注社会各个阶层、各个群体,坚持公共文化向农村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向城市低保户、农民工、拆迁户等弱势群体倾斜,积极引导普通市民和广大未成年人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熏陶;在服务内容上始终坚持紧贴时代主题、紧扣群众需求,注重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发就地取材的文艺作品、多姿多彩的民间文化;在服务方式上,不违农时,不择场地,不拘形式,让群众走上舞台唱主角、走下舞台当评委,真正做到方便群众、联动基层。
    (三)始终发挥人才的主力作用。我们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意识,大力推进“人才兴文”战略,专业与业余并重,提高队伍素质;引进与培育并举,壮大人才队伍;考核与激励并用,激发人才活力。大力开展群众文化评选表彰活动,充分调动了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形成了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良好氛围。
    三、工作规划
    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重点,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全面实施文化强市战略,着力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大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再上水平;着力抓好重大文化活动举办,大力推动文化艺术创作繁荣发展;着力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做强做大,促进吴忠市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
    (一)公共文化服务工程实现新突破。一是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步伐,将青铜峡文工团作为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做好所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与全员聘用制度落实;二是加大文化市场日常监管力度,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工作,积极开展文化市场专项集中整治行动;三是指导全市各乡镇和各社区文化活动,开展乡土艺术人才培训,鼓励扶持业余文艺团体;四是加强与宁蒙陕甘毗邻地区的交流沟通,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等方式,加强文化系统干部职工业务教育培训。
    (二)文体活动品牌培育工程实现新突破。一是广泛开展城乡群众文化体育活动,提升城乡广场文化内涵和质量,以“滨河回乡大舞台”广场演出为抓手,提升广场文化活动品牌和知名度;二是高标准、高质量、高规格办好第三届宁夏黄河金岸国际马拉松赛,将本次赛事办成高水平的品牌体育赛事,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打造平台;三是深入开展文化下基层,不断把文化惠民工程重心下移,体现文化工作的创新性、导向性、带动性和科学性。
    (三)文化精品引领工程实现新突破。一是充分挖掘回族文化、黄河文化、红色文化内涵,以全国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为目标,狠抓精品文艺创作,进一步打磨《曼苏尔》精品文艺剧目,积极争取获得自治区、国家精品剧目奖;二是积极编排第五届中国(宁夏)回商大会和第二十三届中国西部商品交易会文艺展演;三是高质量完成吴忠第二届全国慈善指数发布会文艺演出;四是做好“激情广场”演出活动。
    (四)文化产业建设工程实现新突破。一是推进吴忠市黄河文化体育会展中心、董府修缮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步伐;二是抓好文化艺术馆、博物馆内装修工程建设;三是加快数字图书馆二期建设步伐;四是积极推进新闻中心项目建设的前期筹备;五是积极对接做好黄河传媒广场的规划及筹建工作。
    宁蒙陕甘毗邻地区有着共同的深厚文化底蕴,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宁蒙陕甘毗邻地区携手共进,团结合作,共同奋斗,共同发展,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吴忠市将本着增进交流、加强合作、互利共赢的原则,不断加强与毗邻地区在文化产业、非遗保护、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交流,学习好的经验,开展多层次合作,为宁蒙陕甘毗邻地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关热词搜索:第九届 年会 城市

上一篇:第九届年会各城市文化主题交流材料-固原
下一篇:第九届年会各城市文化主题交流材料-石嘴山

分享到:
收藏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宁夏汇融鑫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2000816号-1  宁公网安备64010502000007号

技术支持:宁夏汇融鑫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合作运营:宁夏物流与采购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