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站内 百度 谷歌 搜搜 360搜索
地方分站 银川站 石嘴山站 吴忠站 中卫站 固原站 阿拉善盟 乌海站 巴彦淖尔站 鄂尔多斯站 榆林站 平凉站 庆阳站 延安站

庆阳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2013-12-03 15:05:36   来源:   评论:0 点击: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支持和甘肃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庆阳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盯建设大型能源化工基地和甘肃省重要经济增长极的战略目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着力破解瓶颈制约,不断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支持和甘肃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庆阳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盯建设大型能源化工基地和甘肃省重要经济增长极的战略目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着力破解瓶颈制约,不断保障改善民生,全市经济社会保持了快速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至2013年9月底,全市生产总值完成442.54亿元,同比增长13.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32.2亿元,增长16.5%;地方固定资产投资199.08亿元,增长25.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6.57亿元,增长14.4%;大口径财政收入112.25亿元,增长22.2%,小口径财政收入47.03亿元,增长17.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26元,增长19.3%;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385元,增长20%。

    2013年以来,庆阳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一中、二中全会精神,按照“紧盯一个目标(建设国家级大型能源化工基地和全省重要的经济增长极),突出三大战略(工业强市、产业富民、科教兴市),强化四大支撑(交通、水利、生态、人才),开发四大资源(革命老区、石油煤炭、绿色农产品和生态旅游资源、黄土地域文化),建设四大基地(国家级传统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全国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示范基地、全国重要的红色旅游胜地、全国民俗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基地),实施“3341”项目工程和十大惠民工程,把“一区四园、一线八域”(庆阳经济开发区,长庆桥、驿马、西川工业园,西峰民俗文化产业园;长庆桥—南梁—环县扶贫开发、老区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统筹城乡发展示范线,8个县(区)各具特色产业发展区域)作为科学发展的主战场,把项目作为支撑发展的载体保障,奋力推动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生态绿色持续发展”的总体思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发展质量效益,探索资源型城市转型跨越和科学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坚持把能源资源开发作为强市之基,全力打造首位主导产业,快速提升经济实力。坚持发展抓项目、根本抓规划,聘请国内高端科研机构编制完成煤电、冶材、煤电化、高载能产业和循环经济等5项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晰了油煤气产业开发的基本支撑、产业方向和发展路径,确立了传统能源绿色低碳开发的基本理念。实施“引强入庆”战略,全面加强与大企业、大集团的战略合作,引进华能、中铝、大唐、晋煤等大型央企和强势民企参与庆阳资源开发。协调在庆开发的央企、省企,引进有实力的大型民企,发展促进资源转化的下游配套产业。

    二、坚持把“一区四园、一线八域”作为主要抓手,优化经济布局,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成立了庆阳经济技术开发区,集中组织实施长庆桥、驿马、西川3个工业园区和西峰民俗文化产业园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倾力打造新型工业聚集发展的桥头堡和现代科技集成创新的大平台。以纵贯市域南北的交通大通道为纵轴,辐射8个县区,集中布局特色产业、民营工业和小城镇、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培育全市统筹城乡发展的经济文化长廊和生态文明长廊。

    三、坚持把地企融合发展作为富民之要,建立新型合作机制,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着眼于建立以产业融合为主的地企深度融合发展新机制,寻找融合发展的最佳结合点和利益分配的平衡点,督促开发企业更好地履行经济、政治、社会三大责任,把其主业以外的配套服务项目和上下游产业项目交由地方组织实施,给地方提供更多的机会反哺和效益反哺,建立机制性长效利益反哺支撑,实现了企业效益大增长、地方经济大发展、群众收入大提高。

    坚持把富民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目标,在推进能源资源开发的同时,着力提升非资源型产业发展水平,及早培育可持续产业。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种植结构和产品结构,发展高效农业。围绕建设特色文化大市,深度挖掘历史人文资源,加快以香包、刺绣、道情皮影、剪纸为代表的民俗文化产业开发,创建红色南梁、岐黄故里、周祖圣地、庆阳香包四大文化品牌。

    四、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要支撑,积极谋划争取重大项目,加快破解瓶颈制约。新开通至西安、兰州、北京航线。庆阳至延安高速公路近期将正式通车。纵贯庆阳南北的银川至西安铁路,已通过国家发改委批准,银川至西安高速公路庆阳段也已列入国家高速公路网。坚持“四水齐抓”(天上水、地下水、地表水、境外水)、“五措并举”(蓄、引、提、改、调),实施了一批骨干水利项目和重点人饮工程,提高了水资源配置保障能力。紧扣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和甘肃东部门户城市的战略定位,按照“人口集中、产业集群,空间优化、功能提升”的思路,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和建设规划,扩大城市规模,提升城市品位,建设科技引领、产业循环、生态宜居的现代化新型工业城市。以创建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区为目标,推进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固沟保塬等生态建设项目,构筑生态安全屏障,改善城乡生态环境。

    五、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为政之本,狠抓民生实事落实,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坚持以创业促就业,多渠道开辟就业岗位,建成各级政府创业引导平台,更好地服务城乡富余劳动力和大中专毕业生创业就业。全面推行“五险合一”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居民养老保险等制度,大力发展老龄、残疾人和慈善事业,构筑起人民群众生活的“安全网”。持续加大教育投入,科学配置城乡公共教育资源,合理调整教育结构布局,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城乡医疗服务水平,全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顺应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加快社区文化广场、农家书屋、广播电视户户通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倡导开展全民健身运动,让人民群众在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中享受了美好生活、改变了精神风貌。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宁夏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相关热词搜索:资源优势

上一篇:庆阳自驾游
下一篇:最后一页

-->

宁夏汇融鑫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2000816号-1  宁公网安备64010502000007号

技术支持:宁夏汇融鑫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合作运营:宁夏物流与采购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