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站内 百度 谷歌 搜搜 360搜索
地方分站 银川站 石嘴山站 吴忠站 中卫站 固原站 阿拉善盟 乌海站 巴彦淖尔站 鄂尔多斯站 榆林站 平凉站 庆阳站 延安站

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发展概况
2013-08-10 21:48:47   来源:宁蒙陕甘信息港   评论:0 点击:

宁夏具有丰富的土地资源、便利的引黄灌溉和良好的光热条件等农业优势,有两千多年的农耕史,素有“天下黄河富宁夏”之说...


 
      宁夏具有丰富的土地资源、便利的引黄灌溉和良好的光热条件等农业优势,有两千多年的农耕史,素有“天下黄河富宁夏”之说。全区现有耕地1670万亩,人均2.8亩,居全国前列。宜农荒地1000多万亩,是全国八个宜农荒地超千万亩的省区之一,也是全国5大平原灌区之一、10大牧区和12个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宁夏有中国的“枸杞之乡”、“甘草之乡”、“马铃薯之乡”、“长枣之乡”、“滩羊之乡”之称。
      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审时度势,认真贯彻中央各项支农惠农富农政策,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着力推进特色优势产业集聚升级,着力打造“优质粮食、特色果品、清真牛羊肉、乳品生产加工、马铃薯、设施瓜菜、生态渔业、葡萄、中药材及生物制药等十大百亿元特色产业集群”,特色产业由注重规模扩张向扩量、提质、增效并重转变;由注重生产向产加销各环节深度融合转变;由注重行政推动向政策、技术、机制多要素共同引导转变;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人均产量居全国第五位;农民收入连续七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特色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84%;已形成由现代农业、旱作节水农业、生态农业“三大示范区”和枸杞、清真牛羊肉、牛奶、马铃薯、瓜菜等13个特色优势产业构成的“三区十三带”农业发展格局。
      面向产业需求,突破农业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加强科技对特色产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打破农科教产学研界限,组建专家技术团队,形成产学研联盟;围绕产业需求,对重大农业技术课题面向社会公开招标,竞争立项;创新农技推广模式,鼓励全区科技人员创办和领办经营性农业科技服务组织;创新培训方式,实行代金卷制度,发展“订单培训”,农民需要什么培训什么。
      大力推动农机装备结构优化调整,以农机免费管理为抓手,推动了农机安全监管能力和监管水平的提升,以农机化示范园区建设为抓手,加快了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示范推广,以培育农机作业服务公司为抓手,推动了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提升,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到65%以上。
      实施特色优势农产品提质增效行动,推行标准化生产,抓好生产基地、销售市场两个环节,把好产地准出、市场准入两道关口。对产地农产品,把质量问题处理在田间地头;对外来农产品,把质量问题解决在市场门外,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监控,全区“三品一标”农产品实物生产总量占总产量比例高达40%,高于全国10个百分点,农产品抽检合格率多年位居全国前列。
      适应农村劳动力结构发生的深刻变化,积极探索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引导家庭农场、种养大户通过土地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专业合作组织订立农产品购销合同,形成稳定的购销关系。力争2015年在全国率先全面完成全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
      宁夏灌区作为西北地区重要的优质粮生产基地,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为83万公顷和370万吨。宁夏大米已成为全国唯一以省区冠名的地理标志认证产品,自主培育的宁粳43号水稻品种品质超过日本“越光”大米,“蟹田米”、“有机米”品牌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到2015年,全区优质粮食面积稳定在600万亩,单产达到480公斤,总产达到290万吨。
      六盘山区高寒冷凉,天然隔离条件好,是国内生产马铃薯脱毒种薯的最佳区域。目前,种植面积375万亩,鲜薯总产485万吨,是全国最大的马铃薯淀粉、粉丝、粉条加工基地,形成了淀粉加工、鲜食菜用、种薯生产三业并举的发展格局。“西吉马铃薯”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到2015年,马铃薯面积稳定在400万亩,鲜薯总产达到500万吨以上,加工能力达到200万吨以上;建设原种基地3万亩,一级种生产基地30万亩,年生产优质脱毒种薯60万吨。
      清真牛肉羊产业,宁夏最具民族品牌的畜产品。按照“双轮”驱动的发展思路,一手抓肉牛肉羊的扩量增群,一手抓滩羊保种选育和高档牛羊肉生产。目前,“宁夏滩羊”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定,“清真”品牌牛羊肉在国内大中城市和中东、东南亚等市场供不应求。宁夏培育的高档牛肉,A3等级稳定在55%以上,形成大理石花纹,肉质鲜嫩、营养丰富。目前,全区肉牛饲养量217.5万头,肉羊饲养量1507万只,牛羊肉总产量24.5万吨。2015年,肉牛饲养量达到250万头,肉羊饲养量1600万只,清真牛羊肉产量达到35万吨。
      宁夏地处世界公认的奶牛适宜分布带,是国内优质奶源主要产区。宁夏将优质奶牛培育与优质牛奶生产加工二者并重,通过支持奶牛“出户入场”、建设良种奶牛繁育基地、开展乳肉兼用牛新品种养殖示范,推广性控胚胎技术,以点带面,全面提升奶业发展水平。全区奶牛存栏50万头,鲜奶总产量146万吨,成母牛年均单产6700公斤,成母牛年均单产居全国第四,奶牛年均单产处世界先进水平。到2015年,奶牛存栏60万头以上,鲜奶产量210万吨。
      宁夏枸杞在国内外久负盛名,迄今已有600多年栽培历史,主产区中宁县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枸杞之乡”。为做靓品牌、做强产业,宁夏注重标准化基地建设和产后处理,积极推广鲜果烘干、冷藏保鲜机械、技术,深度开发枸杞多种功能。目前全区种植面积92.5万亩,干果总产13万吨,分别占全国的40%和50%,销售量占据国内市场一半以上。加工产品有枸杞酒、籽油、果汁、叶茶等10大类50多个产品,出口到40多个国家及地区,出口量占据全国65%,成为了宁夏走向世界的一张靓丽名片。中宁县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枸杞之乡”。到2015年,全区枸杞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干果产量达到15万吨以上,加工转化率达到40%以上。
      宁夏贺兰山东麓地区位于北纬38°,气温高,降水少,光照充足,土壤通透、微量元素丰富,是国际国内公认的最适宜种植优质酿酒葡萄的黄金地带。所产葡萄品质优良,香气发育完全,色素形成良好,含糖量高,含酸量适中;所酿酒质柔顺丰满,酒香浓郁,果香持久,是中国第三个获葡萄酒原产地保护认证的产区。“加贝兰”干红葡萄酒代表中国,成功摘取了品醇客“国际金奖”桂冠。法国保罗力加、轩尼诗,中粮长城、张裕等国际国内知名企业、葡萄酒产业巨头的抢地入驻,在世界舞台上缔造出了宁夏葡萄产业新高度!目前,全区葡萄面积54万亩,其中酿酒葡萄43万亩,产量10万吨,建成葡萄酒加工企业(酒庄等)52家。到2015年,葡萄种植面积70万亩,葡萄总产量达到31万吨,形成加工生产能力29万吨,培育葡萄酒加工企业100家以上,其中建设重点酒庄50家以上。
      宁夏引黄灌区是西北地区重要的渔业生产基地,本地所产黄河鲤鱼、黄河鲶鱼等淡水鱼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纯正的绿色无公害产品,人均水产品占有量位居西北5省首位。发挥黄河特色和生态绿色优势,大力发展池塘集约化和大水面生态养殖,总面积85万亩。本地所产黄河鲤鱼、黄河鲶鱼等淡水鱼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纯正的绿色无公害产品。目前, 70%以上的水产品稳定外销青海、甘肃、西藏等周边省区。到2015年,适水产业面积100万亩(稻蟹生态种养20万亩),水产品总产量达到20万吨,总产值达到30亿元。
     宁夏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加之比较丰富的土地、光热资源优势和便利的灌溉条件,是全国发展夏季冷凉蔬菜和设施农业条件最好的区域之一,一方面发挥冬季日照充足优势,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实施“冬菜北上”战略,短短几年设施农业发展到百万亩以上。,全区园艺产业面积达到289.7万亩,其中设施园艺121.7万亩、露地瓜菜168万亩。有脱水蔬菜加工企业124家,瓜果蔬菜流通企业1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3家,自治区龙头企业32家,国家龙头企业2家。85%的设施农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设施蔬菜全部通过无公害认证,70%的设施农产品销往区外及中亚、俄罗斯、蒙古等市场,成为宁夏发展最快的特色产业之一;另一方面发挥夏季冷凉优势,大力发展夏季冷凉蔬菜,实施“夏菜南下”战略,越夏番茄、西芹及其他冷凉蔬菜的种植规模与品牌效益日益显现,高标准供港蔬菜在香港市场供不应求,成为香港市民的首选菜,8个基地被香港渔农署授予信誉农场称号。实现了四季均衡生产,打破了季节、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制约。到2015年,园艺产业面积达到360万亩,其中设施园艺160万亩,脱水蔬菜18万亩,冷凉蔬菜25万亩,压砂瓜100万亩;瓜菜总产量达到750万吨以上。
       宁夏所产苹果酸度高,非常适合果汁加工,榨汁后酸度平均在3.0以上,深受欧美市场欢迎,已成为国际苹果汁加工企业的重要原料基地之一。目前,全区苹果基地面积79.8万亩,总产量55万吨,加工苹果能力达到80万吨(每小时300吨苹果加工生产线),产品出口到五大洲近20个国家与地区。到2015年,苹果面积达到100万亩,总产量达到80万吨。
       红枣在宁夏栽培历史悠久,经过近千年的自然选择,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区域优良品种。“灵武长枣”个大皮薄、甘甜酥脆、紫红亮丽,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同心圆枣个大品优,是制干枣的优质品种,获中国驰名商标。目前,宁夏红枣基地面积101万亩,产量7万吨,已开发生产鲜枣饮料、红枣果酒、清真红枣醋等深加工产品。到2015年,红枣面积达到140万亩,总产量25万吨,总产值7.5亿元。到2015年,苹果面积达到100万亩,总产量达到80万吨。
      宁夏光热资源丰富,土壤肥沃、灌溉保障率高,特别适合粮食、瓜菜、马铃薯等作物的制种,形成了以玉米、稻、麦和瓜菜制种为重点的引黄、扬黄灌区农作物制种产业带和以西吉、隆德、泾源、原州为主的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基地。目前,全区农作物制种面积61万亩,产量35万吨,有繁制种企业20家,其中自治区龙头企业6家。“十二五”时期,坚持把现代种业作为我区农业基础性战略产业,围绕良种化、商品化两大目标,重点推进育种创新,培育育繁推一体化种子龙头企业,提高宁夏种业竞争实力。到2015年,农作物制种面积达到80万亩,生产种子(种薯)总量7.5亿公斤以上,审定优新品种60个以上。
      优质牧草产业:产业带由引黄灌区粮草兼用、中部干旱带旱作草地和南部山区退耕种草构成。目前,全区多年生牧草留床面积600万亩,一年生饲草种植面积200万亩,优质青干草总产450万吨。有加工企业10家,其中自治区龙头企业5家。“十二五”时期,优质牧草产业按照“立草为业”、“引草入田”的思路,加大人工种草力度,加强草产品加工营销,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加快推进牧草由农产品向商品转变,促进草畜结合。到2015年,人工草地面积达到800万亩(其中多年生牧草留床面积600万亩、一年生牧草种植面积200万亩),年加工、销售牧草产品50万吨。
      道地中药材产业,宁夏沙生中药材和六盘山阴湿冷凉山地中药材资源丰富,人工栽培的中药材近百种,初步形成了六盘山区、中部风沙区和引黄灌区三个中药材种植带。目前,全区中药材人工种植面积为120万亩,其中甘草60万亩。有生产加工流通企业9家,其中:自治区龙头企业5家,以原料和初级加工产品为主。到2015年,道地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50万亩,总产量达到13万吨。

(责任编辑:萧寒)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宁夏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相关热词搜索:宁夏 自治区 农业 概况

上一篇:陈晓华(农业部副部长):第五届中国(宁夏)园艺博览会开幕式致辞
下一篇:宁夏回族自治区领导参观园艺博览会主展馆

-->

宁夏汇融鑫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2000816号-1  宁公网安备64010502000007号

技术支持:宁夏汇融鑫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合作运营:宁夏物流与采购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