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站内 百度 谷歌 搜搜 360搜索
地方分站 银川站 石嘴山站 吴忠站 中卫站 固原站 阿拉善盟 乌海站 巴彦淖尔站 鄂尔多斯站 榆林站 平凉站 庆阳站 延安站

沧桑巨变望远桥
2013-09-23 10:06:17   来源:银川新闻网   评论:0 点击:

千古风流的广济桥,万安古渡的洛阳桥,打响抗日第一枪的卢沟桥,被誉为华南第一桥的珠江黄埔大桥,天崭变通途的南京长江大桥等,都是人所共知的名桥。然而在塞上江南的宁夏平原,也有许多桥,虽然不及它们雄

 
    千古风流的广济桥,万安古渡的洛阳桥,打响抗日第一枪的卢沟桥,被誉为“华南第一桥”的珠江黄埔大桥,“天崭变通途”的南京长江大桥等,都是人所共知的名桥。然而在塞上江南的宁夏平原,也有许多桥,虽然不及它们雄浑,但同样有着历史的见证。在银川通往永宁县的109国道上有一座跨唐徕渠支渠大新渠的老桥,这座历经风雨沧桑的老桥见证了宁夏的百年历史,它的名字叫——望远桥。

    原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席项宗西在他的《水调歌头·送友之沪》中送写道:“酒应今日醉,月是故乡明。送君望远桥畔云淡晓星沉。此去浦江激浪,洗却烟尘塞北,风雨任平生。海阔碧空净,万里壮行程。长河落,渔帆起,雁南征。无边秋色,应是浩志胜离情。更遣生花妙笔,写尽风云百载,银汉自天倾。北国知音在,何时会群英?”望远桥位于银川南门外,是过去银川人出南门,送故人亲友离开辞别的所经之处,项主席“送友之沪”词中,“送君望远桥畔云淡晓星沉……”当有此意。而望远桥的沧桑过往,本文将一探究竟。

    望远桥源于三兄弟

    望远桥,没有明确的史料记载,建成年代大约在明末。而有关桥名称的来历,在当地却有一段故事。据称,望远桥最初被称为“王元桥”,源自一个民间故事。相传明末清初,此地有一王姓大户人家,大儿子取名叫王太,二儿子取名叫王洪,三儿子名叫王元。三个儿子相继长大成人,为继承父辈家业,王太在今永宁县仍叫王太的地方买田置地,安家立业,一时成为当地的首富。由于王太的宅子墙高院深,院墙都是用黄土夯成的,远远一看像个堡子,因此,当地人就把王太的名字和他住的堡子联系到一起,久而久之,人们就把它叫作“王太堡”,传叫至今。王太堡现为永宁县杨和镇王太村,是一个拥有数千人的村落。

    王洪在今永宁县望洪的地方另立门户,独自创业,家财万贯,并在此享有非常高的地位,当地农民就用王洪的名字,把该地叫成王洪。解放以后,永宁县人民政府把王洪这一姓氏地名改为谐音“望洪”,如今的望洪镇管辖16个村委会,是永宁县的农业大镇。

    三儿子王元则留家守业。王元看到本村架在大新渠上的木制小桥破烂不堪,马车、行人过桥稍有不慎就有掉下渠的危险,决定为村里老百姓做一件好事,便出资筹料、筹工改造危桥。村民们家家户户出人出力,经过大家的辛勤劳动,桥墩、桥桩换成了新的,桥面也比过去平坦宽阔了许多,马车、行人过桥安然无恙。当地村民为了永记王元的善举,就在桥侧竖了一个标识牌——王元桥,王元桥因此而得名,后改名为“望远桥”,望远镇的得名也由此而来。

    “福桥”搭路 寺庙繁盛

    坐落在望远桥南不远的望远清真大寺是一个甚有名气的清真寺,修建于清朝末年,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大殿为土木结构,顶棚结构复杂,高大空阔。由于风吹日晒,年久失修,大殿四周墙壁多有裂缝,成了蝙蝠繁衍生息的好场所。据前来礼拜的老人讲,望远清真大寺曾出现过万只蝙蝠栖息的壮观景象,为世人瞩目。大量蝙蝠聚居,为寺管会的工作带来极大的麻烦。他们曾多次清除蝙蝠,都不起作用,只好将大殿顶棚用纤维板吊严,没想到蝙蝠的繁殖更加旺盛。1986年7月5~6日,寺管会清除了两板车蝙蝠粪便,清理后,寺管会的管理人员将蝙蝠进出洞口堵严,并商量在7月7日采取最后手段,用滴滴涕(化学名为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喷洒大殿。然而奇迹出现了:7日早晨8点,人们进殿一看,一夜之间蝙蝠全部消失,不知去向。顿时,人们议论纷纷,觉得很奇怪。

    采访中了解到,望远桥附近的人们对望远桥所在的位置很是看重,声称望远桥是座福桥,不光是供人们来往行路方便,而且各宗教也都在此建设寺庙。

    除望远清真寺外,相传望远桥周围曾有很多寺庙,“万缘寺”是其中最古老的一座,是成吉思汗在宁夏时所建,寺庙的建造结构和雕塑艺术堪称一绝。

    据一位74岁的望远老人李贵讲述,“万缘寺”的方向与其他寺庙不同,汉人建寺庙按传统习俗都是坐北向南,而这座庙却是坐西向东。相传是成吉思汗在宁夏时所建,这可能是与汉人兴建寺庙不同的原因吧。在这些老人的记忆中,“万缘寺”大殿的梁上刻有“道光三十二年重修”字样,庙内塑有一佛两菩萨,墙上的壁画是西游记故事。院内有一口铜钟,足有千斤重,钟上铸有重修“万缘寺”时所有捐款人的名字。当年军阀吴佩孚从省城银川到西安,车子路过望远桥“万缘寺”时做短暂休息,并在“万缘寺”磕头烧香。抗日战争时,日本飞机轰炸省城银川,马鸿逵和家人曾跑到“万缘寺”躲避飞机轰炸。上世纪50年代初,“万缘寺”的千斤铜钟,被当做破铜烂铁砸毁,说是造飞机大炮。“万缘寺”庙门前还有两棵参天大白杨高耸入云,过去省城银川夏天雨水多,遇到瓢泼大雨,乌鸦、麻雀争相在大树上栖息,相互挤压,大雨一停,挤伤和被踩死的麻雀黑压压落下一片,村民们家家户户出动,提着篮子背着筐子捡拾麻雀,麻雀肉成了穷人的美餐。后来,“万缘寺”在破四旧中被拆除。

    出入要道变现代化桥梁

    解放前,望远桥曾是出入银川的南大门和唯一要道,距省城银川7公里的望远桥,成了防务重地。为了强化对宁夏的统治,守好省城银川的南大门,民国宁夏省主席马鸿逵派驻一个营的兵力把守望远桥,还命令保甲“国民兵”轮流站岗,盘查过往行人,防止共产党人通过。为此,当地老百姓编了广为流传的顺口溜:“国民兵半吊子,长枪不拿拿矛子,大路不走站桥子,来得迟了挨条子。”

    1949年9月,银川即将解放,马鸿逵逃到台湾。马鸿宾、马全良、卢忠良等民国宁夏省政府主要军政人员来到望远桥,亲自迎接由杨得志、李志宁、曾思玉等率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省城银川,实现了银川的和平解放。马鸿宾在望远桥举行了简短的欢迎仪式,并与杨得志等合影留念,成了一段历史佳话。

    上世纪90年代,望远桥109国道两旁,饭馆、餐厅林立,每到饭口,路过的司机和行人便在此歇息就餐。具有经商意识的望远桥人,利用马路经济,掘到了市场经济的第一桶金。

    今日,解放前的那个窄小木桥已几改风貌,如今成为八车道的现代化桥梁。曾经是望远人住地或者农地的桥四周,如今桥东建有美丽的居住区,桥西是望远现代金属物流园。望远桥的南北东西现已建设成了大型望远工业园区,园区内纵横整齐的8车道,形成了一个便捷的交通网络。已经建成并投入生产的大小工厂有数十家。过去的兵家小镇如今却成为了永宁县的经济重镇,完成了华丽的转身,有力地推动着永宁县乃至银川市的发展。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宁夏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相关热词搜索:沧桑 巨变 望远桥

上一篇:唐徕 无法忘怀的岁月
下一篇:十城市为银川舰求关注做推介

-->

宁夏汇融鑫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2000816号-1  宁公网安备64010502000007号

技术支持:宁夏汇融鑫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合作运营:宁夏物流与采购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