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站内 百度 谷歌 搜搜 360搜索
地方分站 银川站 石嘴山站 吴忠站 中卫站 固原站 阿拉善盟 乌海站 巴彦淖尔站 鄂尔多斯站 榆林站 平凉站 庆阳站 延安站

灵州古城探幽
2013-09-23 09:54:05   来源:银川新闻网   评论:0 点击:

灵州与灵武是西汉时期同时设置的两个县治。灵州在南,灵武在北,它们分别是两个地方、两个名称。后因其建制变革、隶属关系变动,两名互易,其位置几经迁移后至唐初合二为一。在一些学者的研究中,唐以后,灵





    灵州与灵武是西汉时期同时设置的两个县治。灵州在南,灵武在北,它们分别是两个地方、两个名称。后因其建制变革、隶属关系变动,两名互易,其位置几经迁移后至唐初合二为一。在一些学者的研究中,唐以后,灵州、灵武郡、灵武都督府及西夏时期的西平府迄元至明,实为一地。古灵州城是唐太宗李世民会盟、唐肃宗李亨登基的地方,灵武县在归属吴忠市时,对于古老的灵州城的具体位置史学界并没有大的分歧,灵武从吴忠划出并成立灵武市后,古老的灵州城所在地成了吴忠和灵武两地争夺的“焦点”,更有学者的纷争卷入其中。

    命运多舛的古城墙

    在灵武市区西北侧,一段古城墙残垣静静地横亘在那里。城墙东南内侧,几栋现代住宅高楼矗立其中;城门下不时有嬉戏的孩子、遛弯的老人、步伐匆匆的上班族经过;城墙以北,一条扩修的公路正在施工,一辆辆施工板车从古城墙脚下呼啸而过。

    这段始建于明宣德三年的古城墙,几经迁移、历经风雨,伴随着时代的更迭,或明或暗地扮演着守城护民的角色。而今,它也早已习惯了与古城内外人们相伴生活。

    命运多舛的古城墙曾两遭地震。公元1738年,宁夏发生8级大地震,银川、平罗瞬间夷为平地,古城的角楼、敌楼、垛口震塌,民房倒塌数百间。1917年,灵武县知事余鼎铭上任伊始,即大兴土木,将损坏的城垣修葺一新。1920年12月16日的海原大地震,又将城墙震塌24丈,房屋倒塌过半,死亡千余人,损失严重。

    1947年,马鸿逵命令在城墙顶部挖出宽2米、深1米的战壕,这是人为破坏之始。1958年,县建筑队拆除城墙砖建成灵武县人民影院、秦腔剧院。1969年,县政府发动职工、居民拆除城墙砖修建地道,于是,城墙附近的人纷纷拆城砖,建房子、盖鸡窝羊圈。提起这段往事,灵武62岁的老人吴白佩至今记忆犹新。老吴告诉记者,现今这个城门洞是1997年开凿的西苑小区大门,原来的城门毁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1985年,灵武县人民政府公布残存的灵州城墙西北角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这段存在近600年的古城墙得以保存至今。2008年6月,在旧城改造拆迁工作中,文管所发现许多搬迁户院内都有散存的城砖,后经逐户宣传征集,文物工作者用3个月时间从民间收回城砖两万多块,计划对城墙进行修缮。

    搜集来的城砖,现如今就码放在残存的北城墙下,老吴希望能早一天看到它们贴到城墙上。老吴说他到时也可以来帮帮忙,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一辈子在城墙根下生活,太熟悉这段古墙了。

    城墙根下的快乐童年

    古城墙文物的保护者、灵武市文物管理所所长刘宏安与古城墙也有段情缘。上世纪70年代初,刘宏安的家就在城墙西北侧的平房里,爬城墙、掏墙砖里的子弹、捡城墙下蛇脱落的皮、坐在城墙角上用弹弓打飞鸟等活动,给幼年的刘宏安和他的伙伴们带来了无尽的快乐。

    古城墙上至今还能看到不少枪眼。枪眼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攻打马鸿逵部队时留下的。当年,刘宏安曾用铁丝勾出枪眼里的子弹头,将子弹的铅灌入干杏核内,用装有铅的杏核做“头将”,和伙伴们玩“调胡胡”的游戏,由于“头将”较重,丢掷下去能将聚集在一块方砖上的杏核砸得四处飞溅,这种发明令小伙伴们羡慕和效仿。

    那时居住在城墙根下的住户,家家养鸡养鸭,盖鸡窝便成了刘宏安父亲安排给他们兄弟俩最重的一项活计。每到星期天,刘宏安都跟邻居爬到城墙上去拆城砖,一晌午能拆两架子车的城砖。城砖体积较大,长47厘米、宽23厘米,一块相当于8块普通砖块的大小,结实耐用。刘宏安和哥哥用城砖砌鸡窝一点也不费事,和好泥后没几个小时,就能搭建起一人多高的鸡窝墙。

    刘宏安还清楚地记得他小时候曾逃课爬到西北城墙拐角处,独自观赏城墙西边西湖的美景,以及孩子们从城墙砖缝里掏麻雀的情景。每当秋季到来,城墙内侧机关农场果园里的果实对孩子们很有诱惑。巷子里胆大的孩子可以从城墙下的暗洞里匍匐爬过十余米,来到果园偷摘水果,果园里的长枣、长把梨、槟子、黄干桃等,都是馋嘴孩子们的最爱。

    到了冬季,几乎每天傍晚,成群结队的孩子们都分散在城墙的拐角处玩耍打坷垃仗的游戏,直到半夜时分,听到各家大人喊着自家孩子的乳名声后,满头大汗的伙伴们才依依不舍地回家。城墙给那个时代居住在城墙周围的孩子们内心深处,留下数也数不清的美好回忆。

    唐灵州城址之争

    灵武残留的这段古城墙残垣,1995年,以“灵武古城墙”之名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5月1日,这段古城墙又被以“灵州古城墙”之名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从灵武古墙到灵州古墙,一字之差,隐藏着怎样的历史渊源?

    其中的差别,其实和学术界对唐灵州古城的一段纷争相关。

    2003年,在吴忠市利通区古城区发现一处唐代墓葬群,据墓主人吕氏夫人墓志铭记载,吕氏夫人于公元834年7月终于灵州家中,10月14日殡于回乐县(灵州治所)东原。此墓葬的发现,令史学界、考古界为之振奋,有学者撰文认为,一石惊天,唐灵州古城址之谜从此破解,城址即在现吴忠利通区古城区以内。

    自治区文物局原局长许成却认为:吴忠古城乡发现大规模唐代墓葬群,以此证实唐灵州城在吴忠利通区古城区难以令人信服。因为依据古今各代葬俗,墓葬不可能距城太近,更不能葬于城内。另外,据嘉靖《宁夏新志》中载,吴忠具有悠久历史的兴教寺“在城西……”,这说明古灵州城在兴教寺以东。而吴忠古城却在兴教寺西北,这说明古城不是古灵州城古址。

    据史籍记载,古灵州城曾因黄河改道而被迫三迁其城。在嘉靖《宁夏新志》中,有城址迁徙时间、方位的确切记载。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因“故城为河水崩陷,惟遗西南一角,于故城北七里筑”。1428年“城湮没河水,又去旧城东北五里筑城”。有学者按这两次迁移的方向、里程推算得出结论,唐灵州城就在今灵武市城区西南方向的崇兴镇境内。

    如今,关于古灵州城旧址在灵武还是在吴忠学术界已不再喋喋不休地争执。刘宏安认为,吴忠和灵武相距不足20公里,历史上均系灵州所辖,都拥有灵州的历史,如血脉同胞兄弟一般,都是灵州的继承者。当前我们更需要做的是如何挖掘灵州悠久历史,保护好灵州古城文物遗址,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弘扬历史文化底蕴,从而真正打出一张名正言顺的历史文化旅游城市名片!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宁夏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相关热词搜索:灵州 古城

上一篇:去黄河军事文化博览园坐游6
下一篇:不用去海边西北就能看到军舰

-->

宁夏汇融鑫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2000816号-1  宁公网安备64010502000007号

技术支持:宁夏汇融鑫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合作运营:宁夏物流与采购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