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站内 百度 谷歌 搜搜 360搜索
地方分站 银川站 石嘴山站 吴忠站 中卫站 固原站 阿拉善盟 乌海站 巴彦淖尔站 鄂尔多斯站 榆林站 平凉站 庆阳站 延安站

[宁夏.固原市]固原市的自然地理
2013-06-07 17:26:43   来源:固原市人民政府   评论:0 点击:

自然地理【地理位置】固原市位于宁夏南部,东与甘肃庆阳市、平凉市为邻,南与平凉市相连,西与白银市分界,北与宁夏中卫市、吴忠市接壤。地域范围在北纬35.14°~36.38°,东经105.20°~106.58°之...

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

固原市位于宁夏南部,东与甘肃庆阳市、平凉市为邻,南与平凉市相连,西与白银市分界,北与宁夏中卫市、吴忠市接壤。地域范围在北纬35.14°~36.38°,东经105.20°106.58°之间。总面积14422.1平方公里,固原市区面积45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固原市位于我国黄土高原的西北边缘,境内以六盘山为南北脊柱,将全市分为东西两壁,呈南高北低之势。海拔大部分在15002200米之间。由于受河水切割、冲击,形成丘陵起伏,沟壑纵横,梁峁交错,山多川少,塬、梁、峁、壕交错的地理特征。属黄土丘陵沟壑区。主要山脉有六盘山呈南北走向,主峰美高山(米缸山)海拔2931,为全市最大、最高山脉。月亮山海拔2633,云雾山海拔2148。有六盘山高山丘陵区,葫芦河西部黄土梁、峁丘陵地区,葫芦河东部黄土梁状丘陵地区,茹河流域黄土梁、塬丘陵地区,清水河中上游洪积冲积平原区,清水河中游西侧黄土丘陵、盆、埫区,清水河中游东侧黄土丘陵山地区等类型。
 
【水系河流】
 
主要水系有泾河、清水河、葫芦河、祖厉河、颉河、乃河、红河、茹河等,年径流量约7.3亿立方米
 
【地质土壤】
 
固原市在地层上处于华北地层和祁连地层区内,两区以龙首~六盘深断裂为界。华北地层区的次级单元为陕甘宁盆缘分区,彭阳县和泾源县、原州区的部分地区位于该分区的平凉小区内。其余大部分地区位于河西走廊~六盘山分区的六盘山小区和北祁连分区的靖远~西吉小区内。平凉小区内地层分布特点是:下元古界、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至侏罗系均很发育,但因黄土大面积掩盖,仅零星见于残山或沟谷中;下白垩统广泛分布,厚度较大;新生界较发育,遍布全市。六盘山小区地层发育极不完全,缺失古生界、三叠系、侏罗系、上白垩统和古新统。下元古界零星分布。早白垩世接受了巨厚的河湖相碎屑岩沉积,砂岩中具铜矿化。靖远~西吉小区出露最老地层为下元古界,古生界只有中~下泥盆统;新生界分布最广,缺失古新统。大部分地区为第四系黄土覆盖,构成黄土丘陵。
 
由于地质构造的不同,加之经历了畜牧业~农牧业~旱作农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和自然条件的影响,形成土壤类型不一,但主要土壤可划为三类:⑴黑垆土。这是主要土壤类型,占总面积的66.4%,分布于山地以外的广大地区,即气候上的半湿润和半干旱区。山地土。分布占总面积的33.6%,包括山地草甸土、山地棕壤土和山地灰褐土三个层次。它们自上而下地分布在六盘山、月亮山等高山地区。
 
【自然资源】
 
⑴ 土地资源:全市总面积14422.1平方公里,内有耕地409836公顷
 
⑵ 水资源:地表水主要以清水河、泾河、葫芦河、祖厉河几大河流为主,年平均径流量7.28亿立方米。地下水总储量约3.24亿立方米,其中有0.8亿立方米因埋藏太深或矿化度高于5/升而难以开采利用,真正能开发利用的有2.44亿立方米。
 
⑶ 野生植物和名贵珍稀动物有:六盘山自然保护区经济价值较高的植物蕨菜、沙棘、发菜和国家重点保护的黄芪、桃儿七和北方少见的窝儿七、暴马丁香等。珍贵的树种有云杉、油松、华山松和水曲柳等。野生药材植物有530种,临床使用的有贝母、刺五加、三七、党参和当归数十种。林区还栖息着国家一类保护动物金钱豹,三类保护动物林麝、金雕、红腹锦鸡。六盘山区昆虫极为丰富,其优势类群有尺蛾、夜蛾、天蛾、常蛾、十二羽蛾、长角蛾、天蚕蛾和流萤等。波水蜡蛾在北京农业大学仅有雌雄各一只标本,而在六盘山区却极为常见。褐纹十二羽蛾仅存于六盘山,国内其他地方尚无记录。
 
⑷ 矿产资源:境内金属矿藏稀少,而非金属矿藏资源较丰富。已探明的矿产有燃料、金属、非金属、建筑耐火矿产等。其中石膏、石英砂、煤炭、水泥用石灰岩、芒硝、磷、硫铁、花岗岩、闪长石、陶土等较多。在六盘山盆地有油气资源4.92亿吨,是一个中小规模的油气田。
 
【旅游资源】
 
悠久的历史使固原有着积淀深厚的古文化,有颇具特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南端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
 
老龙潭、二龙河、鬼门关、凉殿峡、野荷谷、白云山六大景区的70多个景点上奇特的高山峡谷地貌、流泉瀑布和特有的植物资源在群峰环抱中大放异彩。
 
中部是以固原博物馆为中心的固原古城、战国秦长城、安西王府遗址等构成的文化旅游区。北部以中国十大石窟之一的须弥山石窟为中心,有火石寨丹霞地貌构成的云台山、石城、扫帚林及红军长征途中毛泽东参观过的单南清真寺、红军长征会师的将台堡,震湖和地震遗迹。
 
概括的说,可归纳为生态环境游、高原风光窑洞游、峡谷探险游、荷叶溪水赏花游、民族色彩节日游、长征路上重走游(或六盘古道游)、历史文物寻古游、六盘山消夏避暑游、石窟壁画游、回乡村寨情趣游。
 
 
2月份西吉、彭阳偏少10%~72%,其它各县偏多1.42.2倍;
 
3月份隆德偏多15%,其它各县()偏少40%~89%;
 
4月份各县()偏少26%~77%”;
 
5月份各县()偏多30%~49%;
 
6月份西吉、隆德属正常,其它各县()均偏少39%~45%;
 
7月份各县()偏少14%~66%;
 
8月份固原、泾源偏多29%~38%,其它各县正常略偏少;
 
  9月份各县()偏多29%一80%;
 
10月份各县()偏少31%~76%;
 
11月份泾源、彭阳偏多44%~47%,固原偏少33%,其它各县正常略偏少;
 
12月份固原、隆德偏多35%~72%,其它各县偏少24%~72%。
 
  32006年农田土壤水分变化情况: 200615月份降水量偏少,长期无有效降水出现,加之气温持续偏高,大风扬沙天气多,加剧了旱情的蔓延,土壤墒情急剧下降。据48428测定结果表明原州区的土壤墒情已达到丙等墒情标准,土壤墒情日趋恶化,干土层不断增加,冬小麦出现“卡脖子”旱,大秋作物的播种、出苗造成困难,对农业生产及生态建设造成不利影响。时值冬小麦起身、拔节期,胡麻幼苗期,大秋作物播种出苗期,土壤水分无法满足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需求,部分地区土壤严重缺水,土壤含水率己接近凋萎湿度,旱情达重旱程度。到了5月上旬,出现一次有效降水,有效的缓解了旱情。进入6月份,天气气候异常,全市降水明显偏少,气温偏高,旱情加重蔓延,土壤墒情再次下降。到了7月以后随着降水的慢慢变多,土壤含水量逐渐提高,墒情也慢慢提高。进入11月份,冬季干暖气候明显,温度持续偏高,无有效降水,土壤墒情再次下降。但由于农田已没有作物生长,因此并未造成作物受害,但是,秋冬季的连续干旱对明年春播生产提供了不利因素。
 
  4、日照:2006年全市年日照时数为2388.0小时~2622.2小时,与历年同期值相比各县()偏多32.0小时~289.1小时。其中18912月份各县()偏少;2月份各县()正常略偏多;3610月份各县()偏多;7月份隆德、彭阳偏多,其它各县()正常略偏少;11月份固原偏少,其它各县()偏多;12月份泾源属正常,其它各县()偏少。
 
【农业气象灾害】
 
  2006年全市灾害性天气频繁,先后出现的主要灾害有:干旱、霜冻、局地冰雹、龙卷风、暴雨、洪涝、雷电、山体裂缝、滑坡等灾害。给农业生产和群众的正常生活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失。
 
  1、干旱:2006年全年降水量稀少,干旱明显。尤其入春以来降水偏少,温度偏高,早象露头。进入4月上中旬以后,由于长期无有效降水天气,大风、沙尘天气频繁,土壤失墒严重,加剧了旱情的发展蔓延。大部分地区干土层深厚,耕作层墒情差,土壤底墒严重不足。特别是原州区大部、彭阳中北部以及西吉东北部地区旱情十分严重,050cm平均土壤含水率不足10%,致使干旱带片冬小麦、牧草的正常生长发育受到抑制,部分地区干打干种的作物出苗困难,大秋作物和牧草适时播种不能进行,给春播生产造成严重影响。6月份全市以晴热天气为主,基本未出现有效降水,且气温偏高,空气干燥,土壤蒸发量大,农田表层失墒较快,部分地区出现了干土层。加之部分地区出现了30左右的晴热高温天气,致使旱情加重蔓延。7月中旬大部分地区墒情较差,干土层深厚,尤其是原州区东北部,西吉大部,彭阳大部地区050cm平均土壤含水率不足10%,干土层深达l0cm以上,旱情加重蔓延,严重影响了大秋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8月份以来,全市降水正常略偏多,气温偏高,日照不足。除局部地区出现几次短时降水过程外,大部分地区没有明显降水,在大秋作物生长旺盛的关键时期,旱情进一步加重,形势十分严峻,隆德、泾源、彭阳一带土壤墒情达到历史同期最低值。10月份,全市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日照充足,农田土壤水分蒸发快,土壤墒情差,秋季干旱明显,全市大部分地区050cm平均土壤湿度在11.0%~15.7%之间,较历年同期值相比减墒35个百分点。
 
  2、冻害:200641012日,受新疆冷空气的影响,全市出现了一次寒潮天气过程,并伴有雨夹雪、大风扬沙天气。造成部分地区作物危害程度较重,尤其是对盛花期经济林果树和刚出土的幼苗危害较大,冬小麦受害不明显。
 
  3、冰雹、暴雨:(69)局部地区发生了冰雹、暴雨、洪涝灾害,造成夏秋作物大面积减产、经济损失严重。暴雨冲毁农田、乡村道路多处,使城市排水系统不畅,造成多处道路积水,多处民房进水、房屋下陷,给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4、雷击:2006814,固原市原州区出现雷暴强对流降水天气,多处居民区遭雷击,并造成全城大范围停电。
 
【天气气候对农业生产影响】
 
  200614月份,全市各县()累计降水量为13.6mm55.9mm不等,较历年同期相比隆德偏多13%,其它各县()均偏少16-65%,气温较历年同期偏高1℃—2。特别是进入4月份以后,由于北部较强冷空气不断入侵,寒潮、大风、扬沙等灾害性天气频繁,给当地农业生产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失。
 
  4月中旬虽出现一次大范围雨()天气过程,但由于降水量较小,基本上没有缓解近期的干旱局面。4月下旬,全市大部分地区没有出现有效降水,加之大风、冻害、沙尘天气频繁,进一步加剧了旱情的发展蔓延,农田土壤墒情进一步恶化,冬小麦、牧草的正常生长发育受到抑制,部分地区干打干种的作物出苗困难,大秋作物和牧草适时播种不能进行,给当地农业生产以及人畜饮水造成了严重影响。
 
  5月份,全市气温偏高,降水偏多,日照充足。特别是5月上旬,受冷空气和高原偏南气流的共同影响,全市出现两次小到中雨天气过程,局地达暴雨,累计降水量为6.5mm62.5mm不等。这次降水范围广、雨量大,大部分雨水渗入农田,有效缓解或解除了前期的旱情,对夏作物的生长和秋作物的播种创造了有利条件。
 
  6月上旬前期,全市大部分地区普降小到中雨,局地达中到大雨,对增加土壤墒情及夏秋作物、牧草的生长发育都十分有利。上旬后期至中旬末,全市受高空暖高压脊控制,天气以晴热为主,基本未出现有效降水,特别是6月中旬,部分地区出现了30左右的晴热高温天气,空气干燥,土壤蒸发量大,致使农田表层失墒较快,部分地区出现了干土层,旱情加重蔓延,北部干旱片带及东部山区旱情有所加重。6月中旬末,受冷空气和高原偏南气流的共同影响,全市出现了一次降雨过程,这次降雨有效的改善了土壤墒情,缓解了旱情,对夏秋作物及牧草生长十分有利。6月下旬至7月份,全市局地出现阵雨和雷阵雨天气,且降水较少,气温偏高,空气干燥,土壤蒸发量大,致使旱情进一步发展蔓延,对夏秋作物正常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
 
  据7月中旬末各县()固定测墒结果表明:全市大部分地区墒情较差,干土层深厚,特别是原州区东北部,西吉大部,彭阳大部地区050cm平均土壤含水率不足10%,干土层深达lOcm以上,旱情加重蔓延,严重影响了大秋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7月下旬,全市天气以晴为主,日照充足,有利于夏粮收割打碾入库。下旬初期出现一次有效降水过程,累计降水量为3.3mm51.1mm。此次降水有效改善了土壤墒情,缓解了前期出现的旱情,为夏秋作物正常生长、晚秋作物播种提供了有利条件。
 
  8月份,全市各县()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少,且分布不均,气温偏高,日照不足。8月上旬大部分地区没有明显降水,在大秋作物生长旺盛的关键时期,旱情进一步加重,形势十分严峻,隆德、泾源、彭阳一带土壤墒情达到历史同期最低,对秋粮生长影响较大。8月中旬,全市普降中雨,局地达暴雨,过程降水量为3.081.2mm不等,降水范围广、雨量大,雨势急,原州区日降水量达81.2mm,有效的缓解了前期的旱情,对地膜玉米、马铃薯等秋作物及牧草生长发育都非常有利,同时对冬小麦播前土壤增墒都非常有利。8月下旬,全市多阵性降雨,下旬后期以阴雨天气为主,有利于秋作物及牧草的生长发育,同时极大的改善了土壤墒情。
 
  9月份,全市降水偏多,气温正常,日照不足。由于降水范围广、雨势平缓,有利于冬小麦的出苗生长和蓄积土壤底墒以及秋耕打耱地,但阴雨天气对部分地区马铃薯收获带来不利影响。
 
  10月份,全市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日照充足,农田土壤水分蒸发快,土壤墒情差,秋季干旱明显。上旬中期出现一次阵性降雨天气过程,对土壤增墒十分有利,墒情普遍较好,为冬小麦出苗生长和冬前形成壮苗提供了有利条件。中下旬,全市气温偏高,降水稀少,日照充足,农田土壤失墒明显,据各县()1028墒情普查结果表明:全市大部分地区050cm平均土壤湿度在11.0%一15.7%之间,较历年同期值相比减墒35个百分点,秋墒普遍较差,给明春农业生产带来了潜在危急。
 
  11月份全市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少,气温偏高,不利于冬小麦冬前形成壮苗和蓄积土壤墒情,从1189日通过对全市土壤墒情普查和冬小麦生长情况调查,土壤墒情实测结果分析:原州区以北、西吉等地墒情接近常年,原州区以南地区土壤含水量下降较快,明显差于去年同期和历史同期。40㎝以上土壤湿度接近历年同期,但40cm以下比历年同期低24个百分点,显示深层底墒严重亏缺,秋墒蓄积不足,意味着今冬明春干旱仍会持续,给明春冬小麦返青造成潜在威胁,也对明年夏粮生产带来了隐患。进入12月,由于影响全市的冷空气较少,降水稀少,大部分地区气温比常年同期偏低12℃,不利于土壤保墒和冬小麦安全越冬以及大棚蔬菜生产。

相关热词搜索:宁夏 固原市 固原市

上一篇:[宁夏.固原市]固原市的历史沿革
下一篇:[宁夏.固原市]固原市的民族特色

分享到:
收藏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宁夏汇融鑫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2000816号-1  宁公网安备64010502000007号

技术支持:宁夏汇融鑫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合作运营:宁夏物流与采购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