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站内 百度 谷歌 搜搜 360搜索
地方分站 银川站 石嘴山站 吴忠站 中卫站 固原站 阿拉善盟 乌海站 巴彦淖尔站 鄂尔多斯站 榆林站 平凉站 庆阳站 延安站

[陕西.延安市]延安市经济状况
2013-06-14 15:26:32   来源:延安市人民政府网站   评论:0 点击:

  经 济 状 况  2012年,我市全面贯彻落实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大力实施四大战略,坚持以统筹城乡发展总揽工作全局,以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为重点,迎难而上,团结拼搏,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全...

 

  经 济 状 况

  2012年,我市全面贯彻落实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大力实施四大战略,坚持以统筹城乡发展总揽工作全局,以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为重点,迎难而上,团结拼搏,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271亿元,增长10.5%;财政总收入444.3亿元,增长10.9%;地方财政收入139.3亿元,增长15.4%;财政支出264.2亿元,增长18.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748元,增长16.8%;农民人均纯收入7655元,增长16.6%。

  (一)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认真落实中省一系列预调微调政策,制定13条保增长措施,支持企业扩大生产,增加投资。工业持续增长,生产原油1685.7万吨、加工原油1061.8万吨,分别增长3.9%和6.5%。煤炭产量3404万吨,增长17.6%。生产卷烟34.8万箱,产值增长15.4%。农业稳步增长,粮食连续九年丰收,总产76.58万吨。苹果产量260万吨,增长6.6%。蔬菜产量100万吨,增长7.6%。新增规模养殖户6000余户。红枣、核桃、花椒等特色产业稳步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较快增长,接待游客219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118亿元,分别增长6.8%、7.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0.7亿元,增长16.2%。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235亿元,增长16.7%。

  (二)三年结构调整实现良好起步。争取省政府出台了支持我市经济结构调整的意见,并制定了40条配套措施。扎实推进“三区九园”和重大项目建设,建成投产3个天然气液化项目和2条煤焦化生产线。县域工业集中区入驻企业219户,实现营业收入239.5亿元,增长21%。建成13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新启动建设30个。引进本香、秦宝等7家龙头企业,新组建26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洛川西北畜牧产业科技城开工建设。“延川红枣”、吴起“胜利山”醋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延安小米”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编制完成十大革命旧址景区保护提升规划,启动西北局、凤凰山、黄帝文化园、黄土风情文化园等建设改造项目,《延安颂》、《信天游》等剧目实现常态化演出,举办了首届红色旅游季。持续推进旅游环境综合整治,游客满意度排名不断进位。

  (三)重大项目建设力度加大。开展重大项目建设突破年活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首次跨上千亿元台阶,达到1032亿元,增长26.6%。第十次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座谈会在我市召开,集中开工17个重大项目,总投资572亿元。机场迁建、东过境公路、延志吴高速、黄河引水、南沟门水库等项目顺利推进。延延高速、黄龙至韩城二级公路等项目开工建设,完成甘志路甘泉段、黄龙圪台至武石等公路改造。西安至延安动车开通。建成“数字延安”一期项目和一批输变电工程。出台鼓励民间资本投资项目建设办法,马家湾南滨路、龙湾隧道等一批BT项目启动实施。

  (四)城镇建设取得新进展。中心城市改造步伐加快,搬迁黄蒿洼、南关街等山体居民近3万人,新建成一批市政项目。新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上山建城全面启动,国土资源部将我市列为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市,一批大中型企业投资参与新区建设,一期平山造地10170亩,完成投资27.9亿元。建成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配备了网格监督员,城市环境卫生持续改善。开展了“两违”集中整治,查处违法用地项目143个、违法建设项目89个,追缴土地出让金和税费5亿元,拆除违法建筑5.2万平方米,清理收回闲置土地9188亩。完成公交车、客运车和出租车资源整合,全面实行公司化管理经营。县城、重点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完成投资178.3亿元,建成一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5.2万农民进城落户,城镇化率达到52.27%。

  (五)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完成造林77.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00平方公里。治沟造地工程列入国家土地整治重点项目,新造地10.6万亩。加强重点耗能企业监管,建立主要污染物减排预警制度,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5%,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排放分别下降2.2%、1.6%、3%,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4天。

  (六)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组建了开发区、新区、旅投、车村煤业等融资平台,交通、长安等3家银行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发行了城投债券。签订融资合同52.3亿元,到位资金40.1亿元,其中通过信托、债券等融资28.2亿元,银行贷款11.9亿元。开展“央企省企民企进延安”活动,积极组团参加西洽会、农高会、陕粤港澳等招商活动,与一批央企、省内外大企业和沿海城市建立合作关系。招商项目总投资突破千亿元,到位资金307.6亿元,增长51%。设立海关和检验检疫机构获得国家批准,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6622.8万美元,增长80%。

  (七)民生工程扎实推进。坚持将财政支出和新增财力的80%用于民生,持续推进各项民生工程建设。新增城镇就业1.84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0万人,购买公益性岗位2573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2%。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一体化,建立了大病医疗统筹基金制度。新农合参保率达到97.5%。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20元和180元,农村五保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高1000元和700元。建立了市直国有停产企业困难职工生活补贴制度。及时足额发放残疾人、孤儿生活补贴,高龄老人生活补贴发放范围扩大到70岁。全市敬老院入住率达到60%。建成保障房2.4万套,新增租赁补贴2500户,解决了2.1万户群众住房困难。31个扶贫移民搬迁安置点全部开工,1912户迁入新居。开展千名领导干部包扶低收入村活动,5.8万人实现脱贫。开工建设幼儿园101所,建成61所,在全省率先实现学前三年免费教育和“蛋奶工程”全覆盖。基本完成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成为全国首个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全覆盖地级市。建立全民健康档案,免费为45岁以上农村居民进行了健康体检。

  (八)社会大局保持稳定。积极开展社会服务管理创新试点工作,认真落实信访各项制度,深入排查化解矛盾纠纷,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大力开展平安延安创建活动,全面落实“六五”普法规划,扎实开展严打专项整治,群众社会治安满意率达到92.7%。加强道路交通、消防、煤矿、危化品、森林防火、食品药品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整治,及时处置突发事件,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九)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了财政预算、审计、政府债务等方面工作,与市政协专题协商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问题,向老干部、各民主党派、各界人士及时通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03件、政协委员提案354件,办复率100%。集中开展了涉油乡镇收费专项审计、“吃空饷”、超编超标配备公务用车专项清理和市级行政事业单位房产统一管理。

 

相关热词搜索:陕西 延安市 延安市

上一篇:[陕西.延安市]延安市资源状况
下一篇:[陕西.延安市]延安市基础设施

分享到:
收藏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宁夏汇融鑫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2000816号-1  宁公网安备64010502000007号

技术支持:宁夏汇融鑫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合作运营:宁夏物流与采购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