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站内 百度 谷歌 搜搜 360搜索
地方分站 银川站 石嘴山站 吴忠站 中卫站 固原站 阿拉善盟 乌海站 巴彦淖尔站 鄂尔多斯站 榆林站 平凉站 庆阳站 延安站
首页 > 专访 > 正文

陈长吟:行吟者的一根筋
2013-08-30 13:20:42   来源:江苏新闻周刊(周秀)   评论:0 点击:

我对文体的看法,诗歌是白酒,浓度高;小说是啤酒,泡沫多;散文是红酒,营养强。诗歌凝练短小,抽象抒情;小说铺排开张,闲言碎语;散文素雅精简,品茶论道。我喜欢一边品茗,一边写些质朴恬淡的文字。恬淡也是一种
 我对文体的看法,诗歌是白酒,浓度高;小说是啤酒,泡沫多;散文是红酒,营养强。诗歌凝练短小,抽象抒情;小说铺排开张,闲言碎语;散文素雅精简,品茶论道。我喜欢一边品茗,一边写些质朴恬淡的文字。恬淡也是一种味道,或许悠徐旷远一些,就如我的做人从容坦然一样……

——中国散文学会副秘书长陈长吟

陈长吟是一位陕南汉江水边生长起来的汉子,少年时陶醉于泥土的清香与庄稼的气息中,后来曾二次进城,一次是为了阅书,一次是为了阅世。“这些年来,我一直过着散文式的生活,不用每天去单位打卡,不用硬在办公室里坐够八个小时,看稿、读书、写作、旅行、比较轻松自在。”陈长吟坐在办公桌旁的椅子上,他直起腰,眼睛盯着面前贴在墙上的“守心”二字。书籍坐满了整间屋子,柜子里、桌面上、墙角根,甚至床头也沾满了书香气。各种型号的老式相机,带着古朴自由的年代感安静地躺在书柜中,这些便是陪了陈长吟大半辈子的“家当”。

我愿意过散文式的生活

陈长吟的文学创作是从写诗开始的,1973年第一篇处女作发表于《安康日报》,后又陆续在《陕西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上发表诗歌作品。读大学的时候,开始了他的小说创作之路,也出版过一个中短篇小说集《风流半边街》,也是多年来唯一一部小说集,而数量最多的还是散文。“近10多年主要写散文。散文抒发思想和感受最便捷,写起来也轻松愉悦。”陈长吟提到散文时表情总是既严肃又温和。

对陈长吟而言,诗歌是源头,小说是波浪,散文则是绵长的江水。他愿意过着散文式的生活,作为《汉江文学》杂志主编、《美文》杂志副主编、副社长,西安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陈长吟多年来从未间断过散文创作和研究工作。特别是《美文》杂志对陈长吟的意义非凡,他18年来陪着自己最挚爱的事业起步、成长、成熟,爱惜之情不用言表。用陈长吟自己的话说,“在散文杂志社里过着散文式的生活,的确是一种幸运。”

多半缘于工作需要,陈长吟经常要编审散文来稿,因此关注全国散文创作发展的态势成了他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长而久之,陈长吟对散文的认知、判断、把握皆自然形成,一种看不见的散文意识也已经深入到他的血脉之中。

如今年过半百的陈长吟虽在编辑岗位上是马老力衰了,然而,他仍未因此放弃自己挚爱的散文创作,他重新开始,调到了陕西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工作。“从事研究专业,便不会有老了之说,反倒正值盛年,这是战略转移,也是我散文生活的延续扩展。”陈长吟语重心长地说道。

我的人生四步曲

 

人的一生时间和精力有限,只能专心做好一件事。陈长吟便是“一根筋”的扎到了散文的世界里。“我一直写散文,又编散文杂志,在这方面下的功夫最大,交的朋友最多,已经形成了丰富的资源。便索性集中一点做下去。”陈长吟笃定的眼神里流淌着的是一份诚挚的爱意,逐散文,宠自由。

回忆起最初的文学梦想,陈长吟满是感慨。不管是从城市到山村,还是从山村再回到城市,基本都是文学的力量牵引着陈长吟前进的步伐。大学毕业后,陈长吟并未留校,而是回到了陕南,他认为创作是万万离不开故乡的创作环境。随后,几经辗转,当陈长吟再次回到城市里,他需要的是心胸和眼界的开阔。“我现在想得是什么呢?是怎么才能第三次回乡?”陈长吟如一只自由的火鸟,自如的奔向心之神往之地。

从最初的写散文开始,在基础化的文学水缸中浸泡,到后来自己办散文刊物,1992年迎来了《美文》杂志的诞生,直至2005年散文研究所的开办和2011年成立陕西省散文学会。期间,成功创立了中国散文网。这一路走来,陈长吟明白,第一次走出城市是小时候随父母,历史决定的;第二次走出城市是他自己决定的;第三次只是一个计划,他过去认为自己一生追求的,就是文学梦,如今明白更深层次的,其实是人性的自由,而文学是可以完成陈长吟心中的自由。

“我书桌旁的柜子里,置放着《沈从文文集》、《孙犁全集》、《汪曾祺全集》,他们是我经常翻阅的经典。”看得出陈长吟对沈、孙、汪三位大师的作品十分青睐,他一边说着,一边翻弄着书柜里的书籍。陈长吟认为散文是舒缓悠然的写生活,简洁精练的说事物,一切都在于性灵的自然流露之中。

我的爱好变成一种视野

生活中,陈长吟是一个倾向于散淡的人,不抽烟,不喝酒,不打麻将;好品茗,平日里泡上一杯“陕青”,定是最浓的,不苦便不喝。除了读书、写作、上网、看碟,就喜欢出外旅行,连带摄影。“有时候,我也会冒出驾车的冲动,退休后买台越野车,开着浪游去,曾在驾校培训过几个月,顺利拿上驾照,但已几年不动车,胆怯是自然的。”陈长吟认为:契诃夫说“大狗叫,小狗也要叫”,各有各的活法,一切以自由快乐为准。这个世界是丰富的,各有其位各负其责各得其乐。

谈到自己的摄影经历,陈长吟显现出另一种笑容,这不同于散文带给他的意义,更多是一种“沉溺”其中的满足。“小时候父亲常给我照相,后来这一台老相机留给了我,摄影的兴趣便由此开始。随时都可以拍,随时都可以寻找那份灵动的自由。”1980年陈长吟参加工作时用自己一个月的工资买了一台照相机,“喜欢四处拍照,一个月工资换一台相机,是值得的。”

然而,真正打开陈长吟摄影创作大门的是1994年去云南为《美文》杂志组稿,顺道观光西双版纳的那一次,陈长吟带着傻瓜相机用自己的镜头诠释着大自然那一头独好的风景,其中的部分作品被《陕西画报》拿去发表。

“我把摄影当作一种爱好,并且我的爱好一定会变成一种视野。”陈长吟轻声一道自己对摄影的理解。在他看来,中国摄影源自于新闻摄影,纪实性比较强,艺术性探讨太少,而陈长吟一贯主张拍摄的不只是事物的表象,还要传达出影像背后的某种信息。于是,他提出了文人摄影的主张——内容比较丰富,题旨比较多元,寓意比较悠远,给读者以沉思和回味的空间。

身为陕西省散文学会主席、西安作家协会副主席的陈长吟,在面对当今网络文学泛滥的问题时表现的非常客观与中肯,“网络解放了媒体的专制,在网络上人人都是作家,但是网络上自由的声音居多,太多重复的东西,想要真正学习和研究还得看书。”

尽管陈长吟喜好广泛,读书、旅游、摄影、书法皆是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生中常在写者、行者、摄者、书者之间转换角色,但他始终最大的享受仍是散文带给他的惊喜与留恋。

陈长吟,一个自称“散人”的老者,一个拥有一颗不老之心的多样面孔,用自己的脚力一路踏出了无尽的智慧之花。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宁夏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相关热词搜索:陈长吟

上一篇:精良品质塑造温控行业知名品牌——对JULABO高层联合采访
下一篇:中国对外援助历史与未来

-->

宁夏汇融鑫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2000816号-1  宁公网安备64010502000007号

技术支持:宁夏汇融鑫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合作运营:宁夏物流与采购联合会